谢谢姗儿的精美礼物,和#电台读书#在一起的百日里,不仅遇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书朗诵的同仁和大咖们,而且让我开始以偷懒为由去读诗,最后却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了读诗这件事儿。从熟悉的海子、北岛、仓央嘉措到博尔赫斯,谷川俊太郎,读的过程中我也有时会感到心慌气闷,总觉得自己读诗也太能装了吧,但当我抛却冷不丁的偏见把心浸到这些诗里面并尝试去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诗背后的故事的时候,心里反而不再紧张,因为我读诗并不为获得什么,只是单纯地得到开心和自由,虽然这种开心和自由总是无法让人像分享美食一样嗨到一起,但诗本身不就是这样吗?它带领你见常人之所不能见,我们只需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去看,但看到了什么,看到以后又是怎样的感受,最自然的状态应该就是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快奏凯!这里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白眼])。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写到: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而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也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饰品;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最重要的是,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而趣味的死对头是滥调,人对于东西一旦熟悉都容易在心理上养成习惯反应。所以正需要像诗这样新鲜有趣的平凡艺术来告诉我们,李白的月亮也是你的月亮,海子的大海可能不及你的温暖,而叶芝的爱情真的没有你的那么幸运了。所以,看呐,人生并不是干枯的。
电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