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之带饭记

      在上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搞不清啥叫“完小”,有人说“完小”就是一座“玩耍的小学”,甚至是一个“完蛋的小学”;因而很是困惑,也羡慕那些在“完小”里读书的孩子。后来大了些,才知道“完小”即是“完整的小学”的意思。比如在我们那个村的“非完小”里只能上到四年级,然后就得到隔壁的大村上五和六年级,然后从那里小学毕业。

    原来在本村上学,走过去只有20多分钟的路程,来去还是比较方便;但自从到隔壁村上学后,从家徒步到学校,得多花超过一倍的时间。早晨还好,无非赶个早,7点半前到就行。可中午就不行了啊,还要一个来回,而且那时又没有自行车。因此,很多像我一样的离校较远的老师学生,大多会带饭上学。

    我的第一只饭盒,是父亲从村上的赤脚医生何发良那里讨回来的,原本用于装针筒的一个铝制器皿;用了没多久就被人偷了,当然也有可能被其他人误拿,害得我整整一天饥肠辘辘。后来父亲又从镇上的供销社买回来一只正宗饭盒,并用铁钉在盒的一侧凿出据说是我的姓名的字样,不过歪歪咧咧的我愣是没看出来(他也不过念到两三年级)。但还没用上一学期,就又因为挤压摔碰而变形得不成样子,饭盒的盒盖和盒体跟一对铁了心要闹离婚的夫妻一样,彼此拧巴别扭得厉害,不可能和好如初。因此那个寒假开学前,我就拿着压岁钱,自己去买了一个高档一些的饭盒。所谓“高档”,就是比原来的饭盒厚出几乎一倍,而且里面还套了专门用于装菜的一个小铝盒。

        做记号的时候,我没父亲的力气大,也总是用力不均,因此偷个懒,在饭盒底部刻了一个小小的五角星,反正只要我知道这个秘密就行;但后来发现全校那么多饭盒叠在一起,不可能每次都翻过来或举起来去辨认,因此我学着我们大名鼎鼎的丁痴鬼丁校长的做法,用毛笔吸足红漆,在饭盒顶部和两侧,分别写了个“大”字,初很鲜红,用过一两个月后,颜色便像鬼血旺一般暗红。再过一段时间,油漆还斑驳掉落,残缺不堪;而且根本看不出原来那个字的样子,而仅仅是一团黝黑带点红的墨迹。

        那时候学校不提供配菜销售。或者即使有我也没钱买,或者是舍不得买(有那闲钱,不如省下来去买书看,为此还挨揍过),所以得自己准备下饭菜。

        配菜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完成。家里有中午吃剩的青菜萝卜啥的,就直接装饭盒里;多的是从咸菜缸里捞出一根水咸菜,洗净切断加油爆炒一下。

      不过,在农村,想改善口味,其实也很容易:田头,水里,树上,哪里没有好吃的呢~~只是活儿那么多,懒得去烦。

      比如说,做完作业烧好猪食喂鸡喂鸭后,一看还有点空闲时间,那我就从墙角里,找出一张小扳网,然后去河边。先随便捡上一两只小蚌,用石头砸开蚌壳,把蚌肉固定在网中间位置,然后把网扔进河里。三五分钟起一次网,每次网里面都或多或少会有些收获:鳑鲏餐条土婆鱼,小虾小蟹小棍子。在河边掐头清肠刮鳞扣腮洗净,再去田里拔支萝卜,掐几根大蒜香菜,回家红烧萝卜小杂鱼,起锅铲进菜盒搁窗外阳台上过夜,一份鲜美无比的小鱼冻就制作完成。第二天中午就着下饭时,连鱼头鱼刺都能被嚼出幸福的感觉来;有时候老师同学来夹我的菜,或用他的菜来换我都不肯。

  当然有时更简单。小菜盒里,只挖几勺猪油,倒数滴酱油加些许味精撒几片蒜叶;次日开饭前,去老师办公室,拿起竹壳热水壶,打开菜盒盖子倒上开水,直接冲成一份酱油汤。那鲜味,谁喝谁知道。档次稍微高点,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打蛋花。我高超的炖蛋技术,早在那时就已经炉火纯青了。只是有次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平时搁饭盒里的生鸡蛋却放在书包里。到学校的时候,整个帆布包都粘乎乎的,书本都湿漉漉的~~鸡蛋早就支离破碎。

  菜得提前准备好,生米或熟饭早晨起来再装盒也不迟。长期的锻炼实践,生米总会取得不多不少:多了吃不掉,少了吃不饱。米饭装好菜搁入,然后再装进一个网兜袋,打个活结,拎在手上就往学校赶。

      到校的时候,天色还早呢,而且基本上没几个人。把书包放好后,就去学校靠近双杠的地方(没错,就是双杠,学校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几根木头做成的,校长老师经常威胁谁玩谁摔死了谁活该),那边有一口井。

      冬天的井口,雾气腾腾;打上来的井水,也是温暖着的呢。一只小小的塑料桶,绑在一根长长的,均匀地打了很多结的麻绳上。我右手握着绳的一端,左手把小桶扔下井里。“啪”,桶底打到水面,发出清脆而沉闷的一声。然后我右手向内侧轻轻一按一抖,桶立即倾斜并瞬间灌满了水,然后我就将桶稳稳提出井口。

    淘米得淘上个三五遍。仔细地捡去米粒的糠皮,米虫,还有细小石子,反复滤去那些混浊的流水。最后一遍加水,同样得恰到好处~~水多了饭会软得像粥,水少了又会硬得无法下咽。

    淘洗完毕,就送到学校的蒸饭点那里去。那是一间几个平方米的小屋,门口一个大水泥条板,用于放饭盒:里面则是昏暗昏暗的,一个灶塘,上面支着一只大铁锅。

    负责蒸饭的,——后来才知道,那是村上某个大队干部的老婆的弟弟的老婆的老亲娘(奶奶)~~一个驼着背,核桃脸,整天眼屎毕勃的小脚婆婆。刚开始的几天里,每天九点多,当我们看见她在低矮阴暗的蒸房里幽灵一般穿进穿出,总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

    如果活到现在的话,她估计得有上百岁了吧?

  真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8,505评论 6 53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8,556评论 3 41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6,463评论 0 37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3,009评论 1 31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1,778评论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18评论 1 3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281评论 3 44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436评论 0 28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8,969评论 1 33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0,795评论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2,993评论 1 36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8,537评论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229评论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659评论 0 26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917评论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1,687评论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7,990评论 2 37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记得你爱我,或许是我记反了。 想念有个别名,叫自捅千刀。 《李宫俊的诗》 韩寒说:“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
    今非昨阅读 311评论 0 1
  • 20180707 星期六 农历五月二十四 天气:雨 1. 面对惰性怎么办? 咬咬牙多坚持一分钟,然后奖励...
    水沐正年华阅读 177评论 0 1
  • 他是将军,守护国家,就连帝王也佩服他。可她是妓,没有人喜欢她,他们喜欢的只是她的身体。 两年后,她被选中随他去边...
    觞潇阅读 39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