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山城,秋意正浓。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265名大国工匠及8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携多款BIPV创新产品盛装亮相,成为这场以“匠心铸梦,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盛会上的焦点。
在8400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1700多名工匠人才的2200余件创新成果集中展示。黄河公司的美学曲面光伏瓦、BIPV发电玻璃等绿色建材产品,向公众生动展示了光伏技术与建筑美学完美融合的可能。
建筑不再是能源消耗者,而成为能源生产者,这一转变正由BIPV技术悄然推动。
01 展会亮点:BIPV产品成为关注焦点
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黄河公司的展位吸引了大批参观者驻足。该公司展出的BIPV产品不仅具备发电功能,还拥有建筑建材的属性,实现了一材多用的创新突破。
这种理念转变意味着光伏产品已从单纯的发电设备,升级为兼具建筑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创新材料。
本次展出的产品包括BIPV建筑夹胶系列、光伏瓦及轻质柔性组件等多款产品,能够适配不同建筑类型与场景需求。这些产品此前已在厦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成功展示,获得了行业广泛关注,本次再度亮相进一步彰显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2 行业背景:BIPV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光伏技术与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形态,它通过将光伏组件直接集成为建筑结构,如屋顶、幕墙、遮阳板等,实现发电功能与建筑美学的统一。
在全球“双碳”目标与绿色建筑政策的双重驱动下,BIPV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
技术突破是推动BIPV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BIPV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三大方向:材料创新提升性能与美观性、建筑集成技术降低系统成本、智能化控制系统提升运维效率。
2025年,全球BIPV组件转换效率已突破24%,系统成本降至1.2元/W以下。
市场规模方面,中国BIPV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5年,中国BIPV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累计安装量达17GW,占全球总量的30%。这一增长得益于政策驱动,中国通过“整县推进”政策,在山东、浙江等省份快速落地户用光伏项目。
03 企业实践:黄河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黄河公司在BIPV领域的技术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BIPV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光伏产品从工业品向建材化、定制化、场景化方向发展。
2025年以来,公司已推出多款BIPV产品,能够适配不同建筑类型与场景需求,助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黄河公司的BIPV技术实力也得到了行业权威认可。在9月先后举办的2025光伏新时代论坛和第六届中国工商业光伏大会上,黄河公司西宁分公司凭借在BIPV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斩获了“北极星杯2025年度影响力光伏电池品牌”和“2025年工商业光伏年度之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领跑奖”两项殊荣。
其实,黄河公司在BIPV领域的探索早有成果。2023年4月,由黄河公司西宁分公司建设的青海省首例多功能BIPV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总计可年发绿电54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88吨。
该项目由屋顶光伏、地面光伏、幕墙光伏、光伏车棚等多应用场景下的“绿色、清洁、低碳”综合智慧能源网组成。
在国际市场上,黄河公司的光伏产品也表现出强劲竞争力。在2025年2月闭幕的日本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黄河公司西宁分公司携自主研发的TBC高效光伏产品及多场景智慧光伏解决方案亮相,并成功获得包括瑞士、西班牙等欧洲高端市场在内的70兆瓦光伏组件订单。
随着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闭幕,黄河公司的BIPV产品已返回工厂,但它们所代表的绿色建筑理念正在全国蔓延。从重庆展台到青海的实地项目,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订单,BIPV技术正在重塑我们对建筑的想象。
建筑不再只是城市的能耗负担,而成为遍布城市的“微型发电站”。据预测,2030年全球BIPV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中国占比有望达60%。
这种转变不仅关乎技术革新,更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建筑哲学——每一栋建筑都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都是对未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