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升级“中国制造”,早已成为一种共识,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不断攀升,截至去年底已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另一方面,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凸显。
那么在当今社会,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人们的创新呢?
首先,是对儿童创造力的抹杀。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孩子们恨不得从幼儿园开始就熟背九九乘法表,从胎教开始就是英语原声。家长想的都是这样的:不能让我家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一来,从生下来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谁还能顾得上去思考宇宙的奥秘,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呢?
其次,社会大环境也不容许人们去开发自己的创造力。成年人的世界被利益所充满,创新能够快速地给你回报吗,显然是充满变数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无人知晓,自然没人愿意冒这个险,而是心甘情愿地过着996的日子,早出晚归,甚至连静下来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很多成年人都提笔忘字,你去问他们最近看的一本书是什么,估计多半都回忆不起来了。一来纸质阅读似乎跟不上当今的生活频率,二来确实太久不看书,拿起书本去面对那些文字,很容易倦怠,困乏。
书籍是创造的很重要的载体之一。我们有的灵感多半来自于生活,再者便可以从别人的世界观中学得。但是这在利益的面前都不值一提。现实的中国老百姓们安于现状,谁肯去发明创新?
诸如此类,创新身上的枷锁很重,很多。卸下这层枷锁需要全民共同的努力。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我相信,之后将取得的成果绝对是无比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