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在第5版刊登盛玉雷先生撰写的评论员观察《去发现不一样的答案》,该文从孩子作画说起,高考试题、自主招生试题,到标准答案,处处显示了他是一名“富于人文关怀和开放思维的教育专家”。但有几点与盛先生商榷:
第一,在基础教育领域早已不再使用“标准答案”一词,所有涉及评分标准和评价标准时大都使用“参考答案”或“参考标准”等表述。
第二,在教师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之前,老师都会将上述“参考答案”或“参考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表述为更加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不会直接套用。
第三,盛先生所举“雪融化了成什么”的问题、在饭店用完餐应该说什么的问题,是整体现象、局部现象抑或个别现象。使用个体问题、偶然现象作为论据只在逻辑学上具有合理性,而不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否则便为诡辩。
第四,严谨论证的态度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每个论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就像我们不能根据某人在某一特定场合的某一句话去评判某个人一样,因为有太多实例证明这种评判方式的不足。那么,“雪融化了成什么”的问题出现在哪位老师、哪所学校、哪个学科的课堂上或试卷上,是谁先发现的这个例子,盛先生明了吗?我想,盛先生和广大吃瓜群众都不清楚,其实,我也不清楚。
所以,我觉得不能仅凭某位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答案的一个否定就判断他的做法的不正确,如果他是一个小学科学老师呢、如果他是一个初中物理老师呢,如果他是一个高中化学老师呢,小学的科学老师要将“雪融化了变成春天”作为工作的重点,那么小学艺术老师、小学语文老师来讲科学吗?难道“雪融化了变成水”不是自然规律吗,在小学科学试卷上判定“雪融化了变成春天”为错误,有问题吗?如果是初中物理课堂上,则可能涉及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变化,教学的核心是固液气三态转化的条件。如果是高中的化学课堂,则可能涉及状态转化的条件及热量问题。
我更加确信盛先生是一位“富于人文关怀和开放思维的教育专家”,行文天马行空,语气悲天悯人,结论似乎无可辩驳。
文中,盛先生极为推崇多元化和开放化,认为它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认为教育的理想状态或理想目标是“让孩子们向着四面八方尽情生长,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盛先生描述的情景很美,但我们不能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而不去辨别它的合理性。
我们及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生活在某一个具体的街区、工作在某一个车间或办公室内,共享资源、环境,“四面八方尽情生长”的结果一定会导致资源分配、相互间影响等问题,就如前两天出现的年轻人与老年人争夺篮球场的问题,地球只能提供这么多资源,街区只能提供这么多场地,篮球场用来打篮球还是跳广场舞?矛盾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向四面八方尽情生长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需求是合理且必须满足的,于是大打出手、经多次调解却无人愿意让步。想起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明知要救出瑞恩可能牺牲其他人,那为什么发出命令的人和执行命令的人都毫不犹豫的去做了呢?因为,他们觉得值得,他们在维护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念: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和付出,而国家和人民也始终不会无视大家的付出。即使在美国社会,这个以“多元化和开放化”著称的国家,他们也在捍卫基本的价值观念、捍卫基本的规则。
近年来,教育、学校、教师屡受质疑,社会不满、教师抱怨,原因何在?教育职能错误、观念混乱。
教育的职能是什么?韩愈先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总结的很好了,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关于世界存在、社会发展、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则。授什么业?个人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意识、能力。解什么惑?个人存在的疑惑、与人相处的疑惑、与己相处的疑惑。因为我有你无、我知你不知,所以你要学,所以你要我教你。
盛先生所说的“让孩子们向着四面八方尽情生长”已经漫延开来。你要传道,他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你要授业,他要“不走寻常路”;你要解惑,他要“我要我的自由”。
教育的观念错了,教育的职能就坏了,社会秩序就乱了。
近年来,中国和世界都不是很太平,宗教极端主义、种族极端主义、个人极端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无辜平民的袭击杀戮不断。这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盛行的表现,这是社会失去信念基础、价值基础、规范基础的表现。倡导多元化和开放化的西方已经混乱,就是前车之鉴。
我可以包容你,但是我不会变成你;社会可以容纳多元化、开放化,但我们不能动摇我们社会的价值基础、规范基础。
尊重、奉献、感恩、牺牲、包容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搞乱了文化、搞坏了教育、搞臭了教师和医生,这个社会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而对西方过时文化不加分辨的鼓吹和宣扬,就是要搞乱中国。当然,盛先生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责任不能全压在盛先生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