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刚满半年,在机关单位工作,现在的工作和本科毕业时误打误撞选择的工作相比,层次、薪酬福利、工作强度都好了很多,轻松许多,想到本科毕业时那些惨痛的找工作的事情还是心有余悸。
那年人还在重庆,大四一份简历要投几十家单位,跑很多路,面试没有回应,也不知道去哪个城市,只好先回家,勉强得到一份企业的HR工作,我记得从小打大我还算成绩优异的孩子,却在工作挣钱的事情上看不清楚自己。工作时因恋爱、家庭问题,改变了我对当下工作的看法,真的很不喜欢那份工作也谈不上,只是默默地在墙上贴了一句:28岁之前我要积累人生的基础,还有很多可以尝试的事情。
迫于工资低,前景不看好,我大胆做了决定:裸辞全职备考研究生。那个时候高中同学大部分本科毕业就工作,读研究生被认为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可我觉得这个社会不多学一点知识,很难胜任高层次的工作,仔细考虑当下的现状还是要学习,那些在工作中不开心的事情会逼迫自己想办法改变。辞职、租房、找培训班、去心仪的大学里找资料、找课程学习。其实努力的路上每天都很充实,也不觉得辛苦。
结果8个月努力后本以为我的成绩能稳稳通过,毕竟跨专业考试我把书背了10遍,他们告诉我肯定没问题,可结局是:偏离分数30多分,我真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心情暴跌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行,考研不成功,好不容易调剂到别的学校,这样算来从辞职备考到进入学校我花了18个月(期间有暑假),我也是辞职了才知道原来这条路会这么难。
开学后,当时就告诉自己,考研没成功,但学习时间一定要抓住,我从进学校的那一刻就罗列清楚几件事:一、奖学金不重要,二、学生活动不重要,三、发表论文不重要,这些可是在本科时候我很看重的事情,拿着有限的生活费和工作攒下的一点钱,我开始了研究生生活。我只做以下几件事:一、通过有含金量证书,二、读更多专业书,而且跨专业地看,三、减少回家和出去玩的时间,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四、拥有一份高质量的实习经验。
在读研期间每当看到同学晒着出去旅游的照片,我经常刻意回避,告诉自己,时间是用来学习的,现在玩毕业就完蛋,没有人会告诉我毕业工作、生存是需要规划、需要掌握更多信息的。 于是肩负考试压力考过了法考,看了很多书也很崩溃,去过省法院实习得到比较不错的实习经历为简历加分,在疫情爆发前,我运气爆棚的考上了体制内工作。
最近还有朋友没找到工作,因为当时给自己的定位可能比较高,我知道有太多小地方来的姑娘想留在大城市,这真的要很努力很拼很坚持才能做到,没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源,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很早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想到房价的成本,生活也很难开始,城市需要新鲜血液,年轻人干电池总是会被淘汰的,与其挣扎不如看开。
毕业后我才知道,那句话说的没错,高考会筛掉不努力的孩子,工作会筛掉没有背景的家庭,学区房会筛掉不努力的父母,如果是个普通人就应该尽早考虑从事什么职业是赚钱的,努力珍惜时间多学技能,飘飘然浑浑噩噩在玩耍恋爱上耗费无意义的时间不值得,年轻的时光不多。而且努力并不是考试那么简单,走进社会,人与人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在于掌握信息的范围不同,平台的不同。也许那些高考落榜的孩子,很早就明白社会的残酷和生存技能吧!早点经历社会,经历打击才有助于自己反攻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