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努力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从小老师在我心中一直都是神圣而又无私的存在,他们奉献自己的汗水只为把我们培育成良木。12年的寒窗苦读让我更加钦佩三尺讲台上那日复一日用粉笔书写生命的人儿是那么的可爱可敬。
儿时的我总是屁颠屁颠的跟在同村邻居哥哥姐姐的身后当他们的跟屁虫。每天都跟他们疯玩到傍晚才回家,那时候的日子真的过得很开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没过多久,麦子黄了,他们开学了。没有他们陪伴玩耍日子过得好无趣,我回家又哭又闹:“我也要上学我也要上学…”,抱着爸爸妈妈的腿坐地上耍无赖,不给我念书我就不起来。无奈,爸爸妈妈去问了学校,学校起初不同意,说孩子年龄太小了。一听不让读,我又坐在地上耍起了无赖,不依不饶。爸爸妈妈有点无奈,打算抱我回去。校长犹豫半饷,开口说:“孩子想读就让来吧,先跟着玩几天,能跟上就继续读。”“我上学啦,我上学啦我。”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又哭又笑,像只花猫一般。
第二天,爸爸带我去报名,我记得爸爸带我在校园里走了一圈,教我认教室,认老师,以及认厕所。爸爸说,上学了,以后就是大孩子了,在学校不可以哭鼻子,不可以捣乱…,爸爸说了好多,我都一一答应,毕竟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自豪脸)。
那时候没有幼儿园,我读的是学前班。学前班课程很简单:语文,算术,美术,音乐。在学校的日子每天都很新鲜有趣。
教语文课老师是个三十左右的妇女,高高的,一头的卷发,偶尔的劳作让她看起来肤色暗黄,小眼睛,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老师上课有个习惯,喜欢把当天教的儿歌找人来读一遍,汉字找人到黑板写。大家都非常喜欢,每个人一上课就跃跃欲试把手举得老高生怕被人挡着。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在语文老师的课上始终没有叫到我去写或者读。老师对别的小朋友笑眯眯的,唯独对我,板着脸,小时候不懂,跑去找老师,只说下次叫我读。过了一两个星期,全班同学都轮流了好几回,老师始终没有叫我。回到家我很沮丧,跟爸爸妈妈说了此事,他们听完很生气,妈妈带着我去了老师家里。她们谈了好久,妈妈临走时,说:“孩子还小,老师您多帮着点,孩子在学校就拜托您了。”
我以为拜访过老师就可以了,后来才发现是我太天真。她倒是没食言,第二天确实叫我写了字。后来就没有然后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惹得老师生气了。课间做游戏的时候,别的小朋友说,“让你妈给她弄点臊子,她就喜欢你了,真的。”我不懂,回家跟妈妈讲了。妈妈没说什么,晚饭时炒好了臊子,带着我去了老师家里。不同于上次的拜访的是,老师这次显得很热情,我想这可能就是喜欢了吧。
之后的日子她的确开始“喜欢”我了。
从那以后我遇见过很多老师,胖的瘦的老的少的,唯独没有再遇见一个像她一样的老师。
我依然尊重这个神圣的职业。他们虽然朴素无华,但他们的灵魂却是伟大而高尚的。
想问问一碗肉让你换来什么,仅仅是那无聊的优越感么?现在想想,就算你孤立我,难为我,那又怎样?至少我是通透的,而你却是贪婪的。
一日师,终生父。
谢谢你成为我的启蒙老师,教会我些许汉字和儿歌。只希望以后不要再遇见你,我怕我没有敬重只剩冷漠。
不知道现在的你是否依旧如此,或许你早已不再作辛勤的园丁,或许现在的你母凭子贵,或许……或许因为你的出现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不一定存在绝非无利益化的关系。
谢谢你,让我在学前班就变得世俗,也谢谢后来遇见的老师让我变得纯粹与无邪。
愿吾之启蒙师也,富足安康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