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德里德作为影片的女主,暴力、强悍、执拗、无畏、柔软和温情交织起一个复杂的人性,女主有一儿一女,曾经被当警察的前夫家暴,前夫现找了一个19岁的不谙世事的看似无脑的女孩,女儿惨遭奸杀,她为了尽快找到真凶树起了三块醒目的广告牌。当我第一眼看到面无表情的她,在窗台边翻起一只挣扎着的壳类虫,我立即想到的是她试图拯救的是自己,她曾经也经历过挣扎、痛苦,可是她只能靠自己自救。
一、以暴治暴呈现的环境画面
影片中多处爆发出暴力情节,迪克森善良的本色正面是易怒易爆的个性,喜欢殴打黑人,在第一时间得知广告牌竖起就想武力迫使女主撤掉,后来因警长自杀看到对面二楼的男孩无缘无故地打烂男孩的脸且把他从二楼扔到地面。
女主前夫与女主谈话间突然娴熟地掀翻桌面,迅速扼住女主喉咙,他们的儿子瞬间拿刀抵住前夫的脖子,以暴治暴瞬间平息,前夫扶起倒掉的桌子,二人继续聊天,一切似乎稀松平常。
女主送儿子上学停车时,车子被泼上牛奶,她淡定的下车,对着三个学生,问其中一个男孩跟你有关吗?男孩说没有,她用脚踹向男孩的私密处,男孩倒地,问到第二个女孩同样的方式让其倒地,第三个幸免于此,女主潇洒地上车走人。
这些暴力发生地那样自然、流畅,似乎这个镇子就是制造暴力的摇篮,所有的事都是这样简单粗暴地解决,谁够强硬谁是王道。这种生存环境在美国真实存在吗?
女主的女儿被奸杀前跟女主及女主的儿子的争吵,语言很粗俗且充满诋毁,女儿经常跟一群朋友抽大麻,儿子对女儿用的词“cunt”,女儿诅咒自己说回家的路上被强奸,女主也气愤地应和“她回来时被强奸”,结果惨遭奸杀。
女主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面对走入歧途的女儿她无力回天,她的强硬、压制引起地是女儿曾经想离开她寻求家暴父亲的帮助,每个人的柔软都被愤怒包裹着,悲剧发生了。
二、无所畏惧折射的底层支撑
女主的强悍体现在方方面面,她无畏强权、地痞无赖以及对她有敌意的任何人的攻击,她是在暴力中成长起来的人,她只要有一口气在,她就是力量的化身。
疑似真凶的陌生男子警告作为售货员的女主,那副凶恶的嘴脸,看电影时吓到我了,我从屏幕外感到了压迫感和窒息感,我的害怕引起了身体的不适,人的恶是可以隔空感受到的;女主确镇静自若,三句“were you?”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面对前夫的锁喉她也一样的表情,临危不惧,从心底里迸发出的一种无畏感,生活把她淬炼成了钢。在他前夫烧掉她竖起的广告牌时,面对熊熊大火,她举着泡沫灭火器扑出了消防车的气势,她歇斯底里地对关心她生命安危的儿子嘶吼,很让我感动,她的希望不能灭,她要找到真凶的决心不能灭,她用她全部的信念在苦苦支撑;
女主在感受到牙医对她的威胁时,果断决绝地将牙钻钻进了牙医的大母手指甲里,在警长威洛比盘问时,女主振振有词,说是他自己不小心自己钻进去的,丝毫不减自己的锐气;
在她把警察局烧掉时,侏儒替他作证不在场,她欣然接受且迫不得已与侏儒赴约最终不欢而散,她不委屈自己,不强迫自己,自己做了认为对的事哪怕制度规则不允许也无所谓。
女主的柔软和温情相继出现,当她发现迪克森从火场里跑出来,从她的脸上看到了她的震惊、意外与懊恼;当警长威洛比因换癌症喷血到她的脸上时,第一时间看到她的脸上出现关切、担心,没有丝毫顾及自己;
当她看到广告牌的草地上出现一只小鹿时,她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她问小鹿你是女儿转世吗?但她还是要女儿,不要她转世,那一刻她的温柔、想念、慈悲,让我体会到一个如此坚强的女性生存是多么难,她真实的内心敞开是多么难,每天都强装包裹着自己,用力生活、用力解决一切问题。
三、执拗坚持背后的和解力量
女主的执拗、偏执主要体现在她儿子让她停止树立广告牌,因为从他的角度这个广告牌让他再次回想起自己的姐姐惨遭奸杀的事实,他想通过遗忘换取内心的宁静,但是这三块通红的底上直白、赤裸的黑字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他很难受。
这一刻我共情了儿子,觉得女主的一意孤行和坚持,他人付出的代价是不是过于大?个人的需求是不是真地应该牺牲更多人的利益?后来我想到《素媛》里的爸爸说“为什么其他人都好好的,只有我的女儿遭此厄运”以及《负重一万斤长大》歌词里的“为什么不偏不倚选中我一个”,我有了另外一种感受。
三块广告牌的树立不仅仅是找到真凶一个单一目的,而是向有着真凶一样卑劣行径的恶人宣战,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绝不让他们有逍遥法外的机会,恶人一定要有恶报。
威洛比因为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不想面对病痛的自己,在安排完与家人畅快地游玩当天晚上开枪自杀,分别给自己老婆以及女主一封信。
威洛比承认自己的死与女主无关,但我个人觉得强大的舆论压力对他的身体影响应该有关,他为女主多蓄了一个月广告牌租金,他想以此挑战一下女主,在面对他自杀原因的强大舆论压力时究竟怎么样表现?
他希望女主可以挺过去,威洛比与女主在某种意义上有种精神契合,他们内心都是善良的,他找不到凶手并不是他真的不作为,而是受于种种原因限制,而且这种案件本身破获有非常大的难度,威洛比想通过这种行为与女主达成和解,他们之间缺少理解、联通,而不是一味地对立、敌我相加。
迪克森在收到威洛比的信后,他痛改前非了。他刻制自己的暴躁,开始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他烧伤时看到被自己暴力破相的男孩,非常友善地劝慰自己,他产生了悔意、自责与愧疚,他内心的善被激活。
他没有计较自己被女主纵火烧伤,也不介意自己被开除,为了帮助女主找到凶手,他通过自己被殴打提取到疑似凶手的DNA,在明确被新的黑人警长告知这个人不是凶手后,他觉得不能放过这个人,因为他是强奸犯,他带着枪和女主开车奔向强奸犯,影片结束。
四、因果轮回彰显的真善至上
我看到了那张脸,恐吓女主的那么阴森恐怖的一张脸,与迪克森遇到的强奸犯是一张脸,开放式的结局,让人看到了圆满,看到了恶有恶报,善有善缘。一切又互为因果,迪克森殴打黑人,结果被新上任的黑人警长开除,看似讽刺,实则是因果转化,迪克森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迎来一个崭新的自己。
影片里出现的19岁无脑小女友,看上去那样单纯,看到女主一家刀抵喉咙时没有尖叫而是说自己可以憋住不上厕所,前夫呵斥快去就真的去了,对眼前的情景以一种不打扰的处理方式让我瞪大了眼睛。
后面她的一句话:“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她不是很理解,她就像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她是真善的人,她希望一切和谐,她应该拯救了这个有暴力行为的前夫,影片中家暴前夫认同了这句话且对女主说了,这个小女孩是影片中的灵魂引领者吗?我个人觉得是的。
人性的维度取决于他们经历的深度和厚度,显然女主的经历没有让其沉沦、屈服、毁灭,而是让她重生且更加强大,不断地向更广阔的善延伸,以暴治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包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