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各种问题,上班期间为公司解决问题而忙碌,也为自己解决经济收入的问题;想要保持好身材,却减肥不见成效,想掌握某个技能,却不知如何入手……大到整个世界的运行,小到个人的日常细节,生活的问题无处不在。
问题,也即现实和目标的差距。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是,“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与他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逻辑。
一、界定问题
如何判断问题是否存在?
问题的界定,通常对比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和期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有差距。解决问题,也就是如何从现状达到目标结果。
问题,也即现实和目标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某一背景,并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利用以下3个问题框架,我们可以快速确定问题是否存在。
①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
②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的结果R1)
③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的结果R2)
比如,现在月入5K,但期望的目标的月收入1W。现状和目标收入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的所在了,解决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从月入5k到实现10K的目标。
再比如,在简书发表文章,实际的阅读量很低,而期望的结果是成为爆文。这说明,其中肯定存在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如何从阅读量低迷到高阅读量的转变。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1) 切入点/序幕:简单的设想和简短的描述
(2) 困扰/困惑(内部原因+外部原因)
(3) R1现状,非期望结果
(4) R2目标,期望结果(具体和定量的描述)
二、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在收集信息之前,我们要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通过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自己提出假设,之后重点收集资料,来验证是不是这些假设的原因。
设计诊断框架(3种结构化分析的方法)
01呈现有形的结构
画出一幅系统的现成或理想状况的图,能够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找到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比如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后,可以将头疼的原因分为身体上的,神经方面的。身体方面的又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通过逐项展开,就可以对可能原因进行筛选。
02寻找因果关系
为了产生某种不希望得到的最终结果,用树状图寻找必须采取的行动。诀窍:设想所有可能造成该种结果的原因,并按适当的层次分别联系起来
03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1) 按相似性分类
在上一层的分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并按此线索,进一步找出可能的原因。通过回答“是”与“否”,确认或排除其中一些原因
(2) 选择结构
与用来寻找消极结果原因的行动结构相关。每次只是进行简单的是非选择,二选一,一直进行到能准确了解可能的原因时为止。选择示意图的秘诀:把与XX有关的流程形象地呈现在各个分叉点上。
三、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逻辑树,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序列分析法)。
(1)是否有问题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根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可以用逻辑树的方法对可能的原因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