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人群中是否受欢迎?
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
欢迎度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人生的?
如何让自己更受欢迎?
抛出这么多的问题,其实在《欢迎度》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这本书的作者米奇﹒普林斯汀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学教授,他是欢迎度相关理论研究的第一人,在此方面有二十多年的研究。欢迎度这个概念对于学习心理学的我来说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的确开阔了我的视野。欢迎度与我们每个人有关,它不仅有趣,而且有用。
一 欢迎度影响了我们最终的幸福
同样的事情一些人来做费尽心思却不一定能成功,受欢迎的人来做手到擒来。
eg。宝拉和苏珊是班级家委会的两位成员,宝拉为了说服儿子所在的学校成立天才班,写了详细的计划书,到处进行游说,但效果甚微。到了最终投票的那一天,眼见着学校委员会要否决这件事了,苏珊走进了会场,开始试图说服学校同意建立天才班。苏珊发言结束后,学校董事会成员立马拍板同意建立天才班。实际上苏珊只是随口说了几句话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材料或论据支撑。因为苏珊就是那种让人忍不住喜欢的受欢迎的人。
二 最具效力的欢迎度类型
几乎每所学校里都会有有这样一些人,如啦啦队队长,运动员,家境富裕的孩子或者父母赫赫有名的孩子。他们是所有学生公认的最受欢迎人物,但同时他们可能也是最受鄙夷的人,因为刻薄,其他同学会在背后中伤他们。
实验表明,导致我们被同伴接受的因素是相当普适和持久的,这些因素完全有潜力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收获喜爱或憎恶,这种影响会持续一生。受欢迎的人会在新环境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不受欢迎的人则更喜欢差遣、侮辱、威胁和戏弄他人。旧的行为习惯的延伸可能会导致持续一生的影响。
那么欢迎度到底意味着什么?
1.由身份地位带来的带来的支配性、知名度、权势和影响力
2.可爱度
三 你内心最深处的欲望
心理学家将我们的全部欲望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 内在愿望
包括亲近他人,寻求爱,变得健康以及利他
第二类 外在愿望
包括渴慕名气和关注,权势和支配地位,与崇高社会地位相关的品质,如美貌和巨额财富。eg 社交媒体中的点赞、转发和其他互动似乎都是在表达说“我看到你了。我注意你了。我赞许你了”
我们对身份地位的追求可以追溯至人类最原始的起源。腹侧纹状体是大脑中的奖赏中枢的枢纽,它会在各类奖赏做出反应,青春期之后腹侧纹状体在我们体会到社会性奖赏后会变的特别活跃,此我们会更加关注身份地位。其本质是帮助我们同父母分离,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变得对同龄人更感兴趣。
身体结构决定了我们的行为,青春期后身体内的一些激素分泌的增加激活了腹侧纹状体,腹侧纹状体又可以影响大脑中的其他结构如腹侧苍白球。若腹侧苍白球将信号传输至大脑皮层,经过理性思考后,我们会做出一些慎重的决定。而一些情况下如见到非常喜欢的一位名人,腹侧苍白球会直接将信号传输至皮层下区域,不用经过思考就直接做出行动,这就是因为我们对社会性奖赏作出的冲动反应。
多项实验表明,腹侧纹状体牵涉到了广泛的行为和情绪,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行为方面,身份地位中的魔力能轻而易举的击溃我们的自制力。社会奖赏的承诺甚至可以在我们不曾察觉的情况下改变我们最基本的态度和偏好。eg仅仅是阅读名人事迹便足矣激活我们大脑中的社会奖赏中枢;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对身边地位显赫之人的关注远超过其他人,等等。情绪方面,青春期里我们开始构建自尊时并非基于自我感觉,而是基于我们断定的他人赞许自己的方式。我们的自我概念不止会受到同伴对待我们的方式的影响,还会完全被这种经验所支配。这种影响会持续到成年期,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程度不同。
当代社会我们借助提高社会地位来追逐欢迎度,但有些已经误入歧途
1.攻击性行为
珍古道尔通过研究黑猩猩群体发现,攻击行为是动物在同伴之间确立统治权力和地位的极为有效途径。中学啦啦队队员中存在的嘲讽、排斥行为如出一辙。心理学家称之为“主动性攻击”,其目的是获取和捍卫支配地位。实际上,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带来短暂的地位提升及社会奖赏,但无法实现最终重要的愿望。
2.赋予某些人过高的地位
不加思考的跟风某些明星、名人的言论或行为。让自己对地位尊贵之人的迷恋(甚至是非理性地)影响自身行为
3.过度渴望身份和地位
公众窥阴癖般的好奇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娱乐新闻、真人秀节目和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可以追溯至对重要地位突然的可通达性上。
4.提高社会地位可能并不会让我们快乐
如今我们生活在沃霍尔(Warholian)式的世界中,所有人都在争取短暂的高度可见状态。整容、各种排行榜、点赞数、粉丝数均与之相关
研究表明,成名后显赫人物会经历以下阶段的状态
第一阶段 兴高采烈
第二阶段 不堪重负(陡然上涨的欢迎度令他们难以招架)
第三阶段 愤恨(出名意味着成了笼子里的动物)
第四阶段 成瘾(对名气带来的强烈快感的无止境追求)
第五阶段 割裂(意识到自己的欢迎度并非建立在自身的真是品格上)
第六阶段 孤独和抑郁(没有人真正了解自己)
第七阶段 希望得到其他东西(名人拥有其他人渴求的许多东西,但却缺失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既然身份地位并不会使我们快乐,那谋求身份在21世纪有何意义?我们需求地位的原因与大脑最初演化时的情况已经不同,但我们仍然受古老的大脑结构的驱使,只不过我们在通过错综复杂的新方式满足这些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