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在土豆篮子里发起了一个投票:“你的理想结婚年龄是多大?”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还小,想什么呢?
其实,我倒是觉得我们不小了,可以开始想了。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为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而过了今年的九月份,我便满二十,更可以堂堂正正地想了。
02
我时常会有一种感觉,就是那种对年龄变大的不适感,恍若我昨天还是个受伤可以躲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今天我便已经是一个可以考驾照,可以喝酒,可以自由恋爱的大人了。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理的成长跟不上行为的成长,对于如何当一个成年人我一无所知。
当我被宣告已满十八岁时,内心并无多大触动,直到上了大学直逼二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成年人已经是避无可避的事实。可是并没人对我说我应该怎样做好一个成年人,而我对此也真的一无所知,只能随波逐流和大家一样模仿着大人的模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喝着不畅快淋漓的酒,在成年人的世界狂欢,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但更真实的却是内心却时常住着一个孩子,常常在狂欢之后怀念小时候的模样,望着面前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突然就会有一点点失落。
像是一个偷偷抹了妈妈的口红的小女孩,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
03
其实我理解这种感受其实是源于教育的割裂。
我们大概是一个个人工饲养的小野兽,精心饲养多年,被训导着未成年时不能撕咬。突然,有朝一日被放归山林,说:“去吧,去撕咬,去释放天性吧。”为了生存,必定会去撕咬,只是我们温顺多年的内心多少对血肉模糊的食物心有余悸。
我总觉得自己是被格式化了的那一代,看似叛逆不羁但实际却内心古板,从小到大循规蹈矩,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考大学,我的人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别的岔路,规规矩矩,本本分分。
这么多年学习这件事虽然做的未必有多好,却始终是这二十年来的主旋律。在未上大学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为“学习”让路的,“学生嘛,学习是第一位”,“不要谈恋爱,耽误学习,到了大学再找”、“你不用管这些事,管好学习就好了,等你长大了之后就知道了”,甚至在我的母亲病危的时候,全家人瞒着我真相,原因是不愿意影响我中考。
背负着这些看似正确的条条框框,我终于跨过了高考这道门槛,我上了大学,和大人一样,然而却发现这些未必是正确的。
04
记得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对我说:“成长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那些长大的事情,不用言说自然就可以明白。”
但我是迟钝的,那些原本应该自然而然明白的事情,我却是滞后的,总在犯错跌倒之后才能明白,可当我明白时一些事情却早已无力挽回。
所以成长的真相是:尽管我迈过了世俗规定的门槛,拥有了做一些事情的权力,但我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成熟强大的内心和健全的人格。
但我觉得那个人说得是对的,成长的确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我们被世俗压抑着成长,却总被要求一夕之间长大。
就像当了那么多年高高挂起的学生,突然被要求做一个独立的大人,好好恋爱,好好学习;就像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被说不要对婚姻胡思乱想,却在不久的几年之后看着周围的朋友一个个步入婚姻殿堂后而被迫相亲,因为婚姻陷入恐慌。
看似荒唐,却也真实。
05
我提到婚姻这样一个话题,并不是说想在二十岁的年纪里把自己与这样一个词捆绑在一起,就像那天留言板中一条评论所说的那样:“女人也想先忙事业”,毕竟我们都有自己要追求的东西,况且很多时候我们更想等待对的人。
但之所以提到,是觉得无论他人怎样认为,我们的的确确长到可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我不是说简单的情爱,而是我希望当我们这样想想的时候或许会突然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到了可以结婚的年纪,或许能明白自己即将承担的责任,开始去想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去承担这样一份责任;当我们想自己理想结婚年龄,我们会了解我们还有多长的时间可以成长,那个时候的我们能不能成长为一个理想的模样,去成为一个很好另一半。
毕竟从那个蛮横任性的孩子,那个脆弱委屈的孩子,到一个懂得分享与分担,懂得承受与承担的另一半,我们需要留给自己的心理预留更多成长的时间。
成长真的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二十岁也该到了想想结婚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