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是由协作网络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就像神经系统连接了每一个神经细胞一样,在生命系统中单个脑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后便会形成令人惊讶的网络,人是组成社会系统的基本单元,社会系统是人类感受和行为的放大镜,社会现象往往反应的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因此,心理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本文列举的四个人类心理学误判倾向仍然是来自芒格先生的自传《穷查理宝典》,医学临床实验中有一种“安慰剂效应”,指的是通过药物、药物替代、言行及环境暗示引导实验对象对自己的改变和发展。这种由心理暗示导致的个体认知改变、心理适应和发展有时甚至比药物的作用更大。所以理解并明白是什么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或生理上的痛苦有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规避这种痛苦,就好像人们天生就有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倾向。
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倾向
现实太过痛苦,常常令人无法承受,所以人们会扭曲各种事实,直到它们变得可以承受。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毛病,而这经常会引发严重的问题:意志消沉、依赖化学物质(酒精、毒品)甚至加入邪教。
当否认是被用来让死亡更容易接受时,这种行为不会遭到任何批评。在这样的时刻,谁会忍心落井下石呢?但有些人却能在遭受苦难时仍然乐观面对。在这一点上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依靠着意义疗法,他挺过了在纳粹集中营中最黑暗的日子,他在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告诉了我们寻找到生命意义/面对痛苦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倾向,虽然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未必要有希望才能够坚持
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斯金纳研究过的标准条件反射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条件反射。在这种条件反射中,创造出新习惯的反射行为是由以前得到的奖励直接引起的。例如,有个人买了一罐名牌鞋油,发现这种鞋油能把鞋擦得特别亮,由于这种“奖励”,下次他需要再买鞋油时,还是买了这个牌子。
但条件反射还有另外一种,反射行为是由简单的联想引发的。在商业中这种心理倾向被广泛使用,例如,许多人会根据从前的生活经验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有几种同类产品同时在出售,价格最高的那种质量最好。如果在一次谈判中对方先进行了报价,那么推迟形成观点的人就很容易陷入对方的思维方式中,简单的认为他的价格就是合理的。
同样地,军乐团演奏的音乐那么动听也绝对不是偶然的。人们听到那种音乐,就会联想起部队生活,所以它有助于吸引人们入伍,并让士兵留在军队里。大多数军队懂得如何用这种成功的方法来使用简单联想。
经验主义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维方式,不但过去是有误导性的,而且我们对过去的事件的解释也存在很大的自由度:如果你明天还活着,这可能意味着你更可能长生不老,或者更接近死亡。
避免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做蠢事的正确对策是:
(1)谨慎地审视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这些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以免受这些因素误导,从而夸大了计划中的新行动取得成功的概率;
(2)看看新的行动将会遇到哪些在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没有出现的危险因素;
自视过高的倾向
自视过高的人比比皆是。这种人会错误地高估自己,就好像瑞典有90%的司机都认为他们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之上。这种误评也适用于人们的主要“私人物品”。人们通常会过度称赞自己的配偶、孩子、所做出的决定及成果,甚至人们的细小私人物品也一般会得到过度的称赞。人们一旦拥有某件物品之后,对该物品的价值评估就会比他们尚未拥有该物品之前对其的价值评估要高。这种过度高估自己的私人物品的现象在心理学里面有个名称:“禀赋效应”。人们作出决定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决定很好,甚至比没作出这种决定之前所认为的还要好。
现代生活中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派系群体,它们被一群自视过高的人把持,并只从那些和他们非常相似的人中挑选新成员,现代生活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非常糟糕的结果。因此,如果某个名牌大学的英语学系学术水平变得很低下,或者某家经纪公司的销售部门养成了经常诈骗的习惯,那么这些问题将会有一种越来越糟糕的自然倾向,再加上“喜欢、热爱倾向和讨厌、憎恶倾向共同作用的“lollapalooza 效应”会使得这种现象很难被扭转。这种情况也存在于那些变得腐败的警察部门、监狱看守队伍或者政治群体中,以及无数其他充满了坏事和蠢事的地方,大城市病、大企业病、高校综合征等……
当然,有时候高度的自我称赞是正确的,而且比虚伪的谦虚要好得多。如果人们因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那么这种自我赞赏是一种非常有建设性的力量。如果没有这种自豪感,会有更多的飞机坠毁。避免因为自视过高而做傻事的最佳方法是,当你评价你自己、你的亲人朋友、你的财产和你过去未来的行动的价值时,强迫自己要更加客观(这是很难做到的,你也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但比起什么都不做,放任天生的心理倾向不受约束地发展,却又好得多,智慧人永远关注客观事实并只阐述客观事实,这是应对由进化过程中扎根在我们基因中的心理误判因素最好的办法。
回馈倾向
在生物基因中的回馈倾向是”对称性“的它并不是以德报怨而是以牙还牙,尽管站在道德的角度那些以”圣人“自居的人会对此嗤之以鼻,但是历史的事实却是这种回馈倾向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大自然并没有普遍的法则使得物种内部以德报怨的行为能够推动物种的繁荣;
(2)如果一个国家对外交往时放弃以牙还牙的做法,这个国家是否有好的前景是不确定的;
(3)如果国与国之间都认为以德报怨是最好的相处之道,那么人类的文化将要承担极大的重任,因为人类的基因是帮不上多少忙的了。
当然,回馈倾向肯定也有正面的,以德报德的心理倾向也是非常强烈的,有时能它甚至够扭转以牙还牙的局面。在战火正酣时,交战双方会莫名其妙地停止交火,因为有一方先做出了细微的友善的举动,另外一方则投桃报李,就这样往复下去,最后战斗会停止很长一段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战双方在前线的战壕就曾不止一次地这样停战。
很明显,作为现代社会繁荣的主要推动因素,商业贸易也得到人类投桃报李的天性的很大帮助。利己利人的原则和回馈倾向相结合,会引起许多有建设性的行为。但是与其他心理倾向和人类翻跟斗的能力相同,回馈倾向很大程度上是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的。所以有些人能够把这种倾向变成强大的力量,用来误导他人。这种情况一直都有发生。
例如,当汽车销售员慷慨地把你请到一个舒服的地方坐下,并端给你一杯咖啡时,你非常有可能因为这个细小的礼节性行为当了一回冤大头,买车的时候多付了500 美元。这种施以小利的手段在营销中屡见不鲜。稍微不加控制可能就会酿成大错——收受贿赂。因此,聪明的雇主会制止从事采购工作的职员的回馈倾向。最简单的对策最有效:别让他们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任何好处。
总的来说,回馈倾向给人类带来的贡献远远比它造成的破坏要多。而就利用心理倾向来抵消或者防止其他一种或多种心理倾向引起的糟糕后果而言,比如说,就利用心理干预来终止化学药物依赖(戒毒或酒)而言,回馈倾向往往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社会中,人们是互相依存的,相互影响的,社会网络是个体心理学倾向的放大镜,然而这给我们造成的困扰却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常常引导我们去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道德约束这让我们对自己的感受置若罔闻,我们变得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不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做出决定。避免这种错误的最好方式就是谨慎地审视每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并学会通过心理学模型去排查,避免自己陷入条件反射式的心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