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跟我之前一样,认为阅读是一件小事,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来讲,他们认为生活中有更多美好或者更有兴趣的事情去做,因此不愿意过多思考阅读这件事。在绝大多数爱读书的人看来,读书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喜欢阅读就跟喜欢跑步、喜欢音乐一样,去读就够了,也基本很少静下心来思考阅读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毕竟有太多的书要去读了······
在没有精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我自诩为读书人,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在增加阅读量上自我陶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究竟会不会读书,只是有一个朴素的想法,“量变引起质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我反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我的阅读认知受到了挑战,我的阅读节奏被打乱了,阅读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阅读对我而言似乎成了一件貌似知道如何去做,但是又不确定能不能做好的大事。
怎么去理解我这种状态转换?这要从这本书书的内容开始讲起,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出“阅读层次”的理念,简言之就像武功晋级一样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级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所谓基础阅读,就是你有看书识字的能力,就像学习一门功夫一样,你四肢健全,能走能跑能跳。
检视阅读,就是如何快速的了解一本书讲什么,就跟一个武侠世界中的一样,无论水平高低,最起码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对手或者老师用的是哪一门的功夫。
分析阅读,是对一本书的详细解读,这时候要求你沉入书中去了解这本书的主体架构,写作逻辑及作者的意思,还有你的自我评判,达到关注整个主体的同时不放弃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像一个拳师能够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自己所练习的拳术中,能够根据每一招每一式调节自己的呼吸,动作及步伐,同时也能将整套拳脚印在自己的脑子中。
最后的主题阅读,综合某一个主题的相关书籍,在对每一本书纵向了解的基础上将其横向打通,最后提出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独立主张,找到自己认知这个主题的方式。也相当于一个武术家博采众长,最后创造出自己的武术门派。
看完这四个阅读层次后,我像发现一个新大陆一样,因为之前从来也没想过阅读可以达到和作者比肩甚至超越作者的理解力的水平。反观自己之前的阅读方式,仅仅算是一种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之间徘徊并止步不前的阅读方式。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收获的仅仅是皮毛的东西,并没有真正触及到作者写这本书的核心。
当我发现这种差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复杂的,有新奇也有懊恼还有纠结,新奇是自己知道了一个好的或者是完美的阅读是什么样子的,懊恼的是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才知道什么是完美的阅读。纠结的是自己以后要不要按照这种读书方式去读,如果按照这种方式阅读,读书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充满舒适与惬意,如果不按照这种方式阅读,那读书也会变成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因为你时刻在心中想自己不合格。
最后,我是这么宽慰自己的,读书的本质不是娱乐,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在变得更美好的路上,必然要改变必然要付出阵痛。既然自诩为读书人,那首先应该从阅读这件小事上下手,将其当成一见大事来认真对待,希望能够达到主题阅读的水平,最后举重若轻,将其再变成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