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领英上发起一项调查:工作后,有哪些你最想吐槽的同事?反响热烈,一条条看,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但是,细想之下,现在社会自我意识强烈,是非并不分明,价值观和世界观千差万别,我吐槽的同时,焉知自己不是被吐槽的对象?我看不惯你这一点,别人看不惯我的想来也有不少,于是,觉得这样的调查也不过了了,无甚意义。
工作十几年了,其实职场上还真的犯过不少错,掉过不少坑,大多数是由于自己涉世不深,处世不够圆润造成的,有的错是一定要经历的,事后总结也增加了自己的阅历,而有的错犯了后就真的错过了很好的机会,后悔不迭。仅举几例吧。
一、凡事与人留三分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某大学出版社,那个年代的出版社还是大家庭的氛围,我是第一个从社会招聘进来的大学毕业生,是单位里年龄最小的。领导、同事都是大学老师,接触的群体也是大学教授、知识分子,普遍素质很高。可以说第一份工作我相当幸运,有人手把手教,犯了错误对我也很宽容,每年还有寒暑假期。
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二渠道,也就是现在的书商,很多出版社的选题并不直接自己做而是通过书商,这就带来了质量上的良莠不齐,而出版社最大的风险就是书籍出现政治错误。
有一套引进版权的图集,总编辑要求我做成书质量检查,我敏锐地发现,有一张图是一个背部伤痕累累的裸露的身体,上面写着几个英文单词,并不清晰但是可以识别出来,翻译过来是:1997年后的香港。这明显带有很强的政治倾向。
我涉世不深,并没有多想,没有报告编辑部主任,而是直接报给了总编辑。编辑部主任是做发行出身,文字敏感性不强,但是社会气息很浓,出现这样严重的政治问题,事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结果可想而知,而我就无意中被裹挟进去,好几年都被怨恨和排挤。
其实,现在想起来,我做的并没有错误,毕竟这是无法隐瞒的,成书大批量流入市场后,会造成更大损失。
我唯一需要总结的是工作方法问题。工作上没有大是大非,凡事与人留三分,自己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而这也真的需要不断的历练和犯错才能体会出来。
二、率性而为是鲁莽
与政府打交道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我在大概五年前开始在一个机构负责这方面工作,主要工作是向政府申报课题,争取扶持资金。
刚去不久,便很顺利地拿到了数千万元的扶持款项,但是后期的评估和审计非常复杂和严格。我于是开始每日每月撰写报告,面对各种中期检查的质疑,应对课题的要求与领导的变化之间的矛盾,身心俱疲。
在巨大压力与反复犹豫下,我辞职了——裸辞,现在想来,当时真是年轻任性啊!我本可以选择更好的沟通,选择调换一个岗位,甚至坚持一下把这段日子熬过去——总会熬过去的——可是我都没有,我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从此远离了一个充满巨大机会的行业和市场,也远离了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平台,之后,重新走到那个位置,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当然,回想起来,我很感激那段每天晚上下班后躲在车库里哭的日子,我之后再没有面对过那么大的压力,当然也没有再那么快地成长过。
在经历过之后,每当我再遇到困难想放弃逃避,我总会想起那些人那些事,提醒自己冷静下来,提醒自己率性而为是鲁莽,提醒自己不要轻易设限。
三、及时止损便是赚
曾经在一个基金会任职,喜欢的行业岗位、喜欢的工作环境,除了薪水只有数千元之外,一切都很满意。当然老板最开始给出了承诺,基金会属于慈善机构,不可能薪水太高,但是一旦成立实体,我便可以从中分得杯羹,时间不会太久,我内心有些犹豫,最终还是同意了。
实践证明,如果你一开始入职时有怀疑,往往这个怀疑就是对的。
我开始进入漫长的等待阶段,没有任何工作内容,我每日游荡在全北京最核心的区域,看起来高大上,内里虚无得很。老板似乎很忙,整日出差,但是与我们毫无关系。半年后,我才发现,这里只是需要人而已,需要有人坐在这凑数,不需要做什么,看上去很“美”即可。
我辞职了,在前一段时间轰动全国的那场传销风波中,我看到这个基金会也被卷入其中,我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毕竟曾经工作过,但也很庆幸能够及时退出,没有荒废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李嘉诚说:“我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轻过,历尽困难试炼,我深刻知道成长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
未来的职场的路至少还有二十多年,不知道前方还有多少急流险滩,一步步摸索,一步步前行,回望来路,便觉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