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与感悟。
摘抄:1.还是如此表现,是不是因为我们不能一以贯之地坚持原则。
2.我们是否明确规定孩子哪些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是否有过模棱两可的时候。
3.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然后调整对孩子情商的认识?
4.我们的控制欲是否被激发了,对孩子的反应是否由此而来?
5.孩子是否唤起我们的无助感或者无力感?
6.是否由于我们不相信自己,所以不相信自己能够赢得孩子的尊重?
7.孩子是否感到我们不愿意面对冲突,所以变本加厉的惹恼我们?
8.我们对失败的承受力是否过低,是否过于焦虑,以至于不能同孩子对话协商?
9.我们是否过于紧张,以至于有只要感到事态稍微失控就会发作?
10.我们是否迫使自己与孩子必须正确行使,而一旦事情没有按照计划展开,我们就会失去方寸?
感悟:今天读这一段与孩子父亲分享,两个人都感叹这就是我们平时的行为模式。缺乏自行反思能力,会导致生活失去方向。同时也把这种无力感和无助感传递给孩子。
摘抄:我们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引导孩子充满信心,因为只有发乎内才能行乎外。
感悟:自信来自于不断的说到做到。
摘抄:孩子必须早点学会同自己的情绪协商,尤其是在遭遇拒绝时,否则他们就无法应对未来生活的一切失落。孩子需要安慰也需要被赋予权力,父母要时刻牢记这一点,在任何形式的行为纠正过后,我们都需要给孩子讲故事,拥抱他们,与他们交谈具体方式取决于他们的年龄和需要行为纠正,绝不能影响长幼间的感情。
感悟:我们在跟孩子相处是过于的追求成绩外在的。早点让孩子学会同自己情绪相处,可以让孩子真诚的活在当下。
摘抄:我无法消除你的挫败感,你也不想消除,但我可以陪你一起面对。
感悟:现学现用,孩子父亲决定去跟孩子交流。
与孩子互动。
孩子沉浸在挫败感中。我和孩子的爸不约而同的选择沉默,选择等待。
我和孩子的父亲一起看书,随时等着孩子来找我们。同时分享《父母的觉醒》这本书,感叹道,早点读这本书就好了。
然后今天完成了一项,每天哈哈大笑一次。
感恩:今天是最后一天,感恩刘坦老师带我们读这本书。
也感谢这本书的作者。
还要感谢一起共度的父母们,从他们学习认真的使劲。觉察到自己的敷衍,不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