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上看见白岩松与蒙曼的一段对话。
白岩松问:“‘女德班’教现代女性守妇道,换男友会烂手脚,戴美瞳女生不正经。你觉得这是国学吗?为什么要把国学的这个马甲穿身上?”
蒙曼说:“国学,凡是我们传统留下来的学问,都可以叫做国学。但是传统文化里包罗万象,它包含着一些,在今天看来已经不需要继承,也不应该继承的东西。可是这个国学班、女德班恰恰是把这些糟粕给继承下来了。它是打着中国文化(的旗号)反中国文化,反的是优秀的中国文化。”
网友在评论区发出灵魂一问:“都2020年了,为何还有人信这些呢?”一方面是因为夸大的广告宣传,让家长们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家长本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匮乏,使自己失去了判断力。
与其花重金去上女德班,不如花钱买一本经典好书,静下心来读一读。提到读书,很多人会有各种困惑,读不懂怎么办?没有时间看书怎么办?读完记不住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都是源自于对国学的不了解。掌握以下三点,可以减轻你的阅读难度。
一、选对书,从最经典的开始
要读,就读最经典的,读经典要从简单易上手的开始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就是“四书五经”。宋代理学家、儒学家朱熹,把四书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在这四本书中,最受欢迎的要数《论语》。
一方面,因为这本书记录了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
另一方面,《论语》因为都是记录的对话比较多,相对其他经典更加通俗易懂。而且还有很多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俗语都出自于《论语》比如,巧言令色、言而有信、文质彬彬……这让我们读起来会觉得更加亲切。
最后,从宏观的角度看,《论语》包含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微观的角度看,管理艺术,交友原则,学习方法等等各个角度都给了我们一套行为准则。
从《论语》开始着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容易理解,也更贴近生活。
二、不贪多,循序渐进,积沙成塔
《论语》共20篇,492章(因编撰不同,略有差异)。篇幅短小,第一篇《学而篇》更是有很多我们现在也耳熟能详的句子。因此,在刚开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有些人会给自己定下一个很宏伟的目标。但是,读书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目标定太高,一旦因为有特殊情况完不成任务,就容易放弃。
《论语》的每个章节,虽然短小,但是每一章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有些古汉语的发音和含义和现代汉语的发音、含义是有区别的,这些需要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区分。所以,能够坚持每天认真领悟一个章节,就很好。重要的不是每天读多少?而是能够读多久?
定一个自己即使是很忙的时候也可以完成的任务,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会因为没有完成任务的内疚情绪,让自己放弃。循序渐进,积沙成塔,给自己一点时间,就能够看到变化。
三、学会用,把知识变成能力
在现代,流行一句话“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焦虑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担心自己落后于时代,于是囤了很多课;另一方面,又因为没有听完这些课,或者听完了自己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而自责。
知识和能力之间有一道叫做“实践”的桥梁。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学习然后去实践。“习”字的繁体字“習”,上面是羽毛的羽,下面是白天的白。刚出生的小鸟,要学习飞翔,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劲扇动翅膀,才能学会飞翔。在说文解字里面“习”的意思是“数飞也”。
有过学习游泳经验的人都知道,教练把分解动作讲得再详细,如果自己不练习的话,也没法学会游泳。知识也是一样,没用=没用。没有去使用它,即使知道了这个知识也是没有用的。大胆地去尝试使用新知识,不断地熟练它,最终它一定会像是用筷子一样,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复兴中华文化,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国学成为一股潮流,越来越热,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乐见其成的。复兴中华文化也是任重道远的。我们要继承的是传统的精华,是优秀的部分。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从了解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