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向内书写(1月)

1、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阴

#不想#

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新年的第一篇书写。

新年新气象。
可我,这两天却格外低落。

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就是突然间,开心不起来。
有点像周期性的情绪低落,但这次,似乎比以往更严重一些。

不想说话
不想交流
不想看书
不想工作
不想买买买
不想陪娃
不想动

甚至不想(启动积极思维)
(让自己)开心起来

好像想对这股“莫名其妙“”低落的情绪说(带着那么一丝倔强和不屈):嘿,我要看看你到底想干嘛?
(我知道,它也许并不是真正的“莫名其妙”。但以我现在的能力,还找不出线索。所以,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它吧)

身体偶尔会一阵阵发冷,不知道是不是有些轻微的感冒。

大前天晚上,梦见国家对我这种跟娃很亲密的母亲要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好像要流放在外半年,才能与娃再次相见。
还说将要出台二胎资格审核政策,跟娃太过于亲密的女人不能生二胎,不怎么管娃的才有资格生。
在梦里,我很慌张,也很愤怒,觉得这个政策太不公允,甚至不人道!
但还没梦到后续如何,我就醒了。
然后,全身心的不适。

前天,带着娃回老家看望了婆婆,在婆婆家玩儿得很开心。
回家的路上,莫名地就开始了低落情绪。
一直持续到现在。

昨天晚上,大概因为已经持续了两天的低落给我带来了些许情绪上的困扰。
我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我梦见小姨拿着一根针,说要帮我看看我身边是不是有鬼。
她把房间里所有的灯关了,然后透过那个针眼,查看我的四周。
她说,没有不干净的东西。
但我并没有觉得放松。后来,我们在我的床头下方的地面上发现了两只狗——
一只是活的,一只是死的(但其实就是个盒子罢了,不知道为什么梦里就觉得那是一只死去的小狗)
再后来的片段,记不清楚了。

今天上班,依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
工作任务照做,但整个人的感觉是浑浑噩噩的。

更年期不至于这么早吧???

很想大哭一场(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去想)。
但又找不到由头。

我这算不算有点抑郁倾向?突然对那些抑郁症患者有了那么一丁点儿的切身理解——
什么都与我无关。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好像也什么都不在乎。

武志红说他在大学时期曾经经历过两年严重的抑郁。
如同一个黑洞。
他让自己深深地沉浸其中,终于有一天走了出来,并有了很多的感悟。

那么,我的这一次(对我而言)比较严重的心理低潮,你想给我什么启示呢?


2、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阴

#陪伴的意义#

比起
紧锁眉头担忧我的状态

你的认真倾听
以及温柔又真诚的那句“我也有这种感觉”

更能让我
安心


比起
帮我分析各种原因

你的笑容
以及一个温暖的拥抱和那句“自然会过去”

更能让我
平静


比起
马上教我各种开心起来的方法

你的接纳
以及耐心等待和那句简单情深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更能让我
有力


你让我确信——
我不孤单
我非异类
我会  好好的


我想  这大概就是
❤  陪伴的意义 ❤


3、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晴

#朋友与生日#

昨天是我中学时代的好友M的生日。

我们曾经是很亲密的朋友,友谊一直从中学延续至今。
不过,这两年由于我们陆续结婚、生子、再生子……
所忙碌的事情太多,因此联系没有前几年那么密切了。

昨天我突然想起她,因此联系了一下。
不过我并未意识到昨天是她的生日。
所以只是浅聊了两句。

晚上看到她在朋友圈里,有点玩笑又有点小伤感地说:“现在能记得我生日的,大概只有保险公司了。”
然后配了几张保险公司发给她的生日祝福。

我们共同的朋友X第一个留言:生日快乐!
她有点“小矫情”地回:你说是不是人越长大能记得自己生日的朋友越少?
X回复:不是记得的越少,而是因为人长大了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关注,长大一岁已经不算什么大事儿了。
M悠悠地回:可是我都记得你的。
(哈哈哈哈!M的言下之意是不是:“因为我对你A,所以你也应该A,不然我就不开心,这样不公平!”)

X说的是事实。
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在于:
一来,太多琐事缠身,朋友的生日,确实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更直白一点说,朋友的生日,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重要到要刻意铭记;
二来,我们之间的感情,“是否第一时间送上生日祝福”已经轻微到不足以作为衡量标准了。

我们和家人,因为朝夕相处,因此生日是难以忘却的。
但如果朋友,这么多年了,还要对“你不记得我的生日”而感到不快,似乎也有那么一点儿不够成熟。
(我的意思并非M不成熟,而只是由此产生的一点小看法哈)

作为朋友,如果你记得我的生日,我会很开心。
像是一个惊喜,一份意外的礼物。
但若你并未送上祝福,也不要紧。
因为,我也未必记得你的。

如果我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不妨直接组个局,大家一起聚聚,联络下感情。
或者,告知一声,开心地接受大家的祝福就好。

成年人,真的蛮需要这种简单直接的。

不期待,不强求,也会更容易感到轻松快乐吧。

ps:顺便告诉大家,我的生日是这个月26号。
不知道到时候会否收到来自你们的惊喜呢?哈哈哈哈哈!

没有也没关系。因为……
到了那天,我会提醒你们的。(~ ̄ ̄)~


4、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阴转晴

#因为单纯的喜欢,就放心去读吧#

这两天,两位小伙伴分别写了对读书的一些体会,着实精彩。
让我也忍不住去思考,人,为什么要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物质指导论。

读书可以明理,明理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
这是精神指导论。

都没错。

但其实,喜欢阅读的人,大多是因为真心享受阅读的过程。
至于收获,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从这个角度讲,喜欢阅读和喜欢打麻将,喜欢看剧,实在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都容易让人废寝忘食,拖人后腿去马虎对待做饭这件事。

这样想来,读书这件事情,好像也没那么复杂。

如同吃饭,遇到好菜,多吃两口。
不喜欢吃的,尝一口作罢。
(不喜欢吃又必须要吃的,那就看在营养的份上,假装情愿的,去吃吧)

反正只要是吃饭,多少能吸收些营养。
这就够了。

至于是要贪多以尝遍天下美食,还是要少而精地当个美食家
看心情就好。

所以,开心,轻松地去阅读吧。
如同充满热情地去面对每一餐饭食。:)


5、
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阴

#我们的儿女,其实不是我们的儿女#

今天在办公室,由养育男孩和女孩的区别,聊到了男孩女孩谁更粘爸爸和爸爸的关系更好。
然后,大家聊起了各自的爸爸。

有两个同事最有感慨,说一直很羡慕别人家的爸爸,对女儿好到爆。
一对比,感到自己的爸爸是泥巴做的假爸爸。

这两个女孩儿,都是小时候被爸爸“虐”大的。
她们的爸爸,都是在外人面前脾气超好,但对自己的女儿,却冷血又无情。
语言上羞辱,贬低,会单纯因为一句无伤大雅的话而抡起巴掌……

听得我,心惊胆战。

这两位父亲,还都算得上知识分子——一位退休前是某银行的高管,一位是省内某著名高校的教授。

再次验证,知识多寡与是否能当个好父母,没有直接因果联系。
因为育儿这件事情,爱的能力才是最核心的,知识不过是锦上添花。

突然想起《我的前半生》里,溥仪感慨说:

我三岁进宫,到了十一岁才认得自己的祖母和母亲,那次她们是奉太妃之召进宫的。我见了她们,觉得很生疏,一点不觉得亲切。不过我还记得祖母的眼睛总部离开我,而且好像总是闪着泪光。母亲给我的印象就完全不同,我见了她的时候生疏之外更加上几分惧怕。她每次见了我总爱板着脸说些官话:“皇帝要多看些祖宗的圣训”,“皇帝别贪吃,皇帝的身子是圣体,皇帝要早睡早起……”现在回想起来,那硬邦邦的感觉似乎还存在着,低贱出身的祖母和大学士府小姐出身的母亲,流露出的人情,竟是如此的不同。

这种不同在于,一个是带着爱的有温度的,一个是隔离了感情了。

这两个女同事,现在都是妈妈了。
一个有一岁多的女儿,一个有近7月的男宝宝。

但她们说起自己的父亲,说起成长时父爱的缺失,依然充满了愤怒,充满了不理解,也如同小孩子一般,充满了委屈和渴望。

作为当了妈妈之后才开始自我成长并慢慢看到了父母的不足之一员,我非常能理解她们。

这种遗憾,这种怨念,这种缺失,是永远也没法弥补的。
除非父母能意识到,并且真诚地为从前的所为道歉。
不过以中国父母觉知的普遍水准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个体性和独立性方面逐渐觉醒的一代。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父母之责任重大。

我们不能以“家长”自居而为所欲为,更不能顶着“家长”之名就停止不前。
皇帝尚有可能被推翻,家长若不得子心,就甭怪孩子不爱自己,甚至跟自己对着干。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
你种下什么因,就收获什么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此刻的我们,都是父母当年所种下之因而结出的果。
若仅停留在纠结于过去的抱怨中,实在很难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帮助。

但可喜的是,来路无法选择,但前路可期。
所以,儿女其实给了我们机会去修补未得的遗憾。

记得我在幼儿园还是小学时,曾经很认真地问过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要生我呀?
妈妈愣了很久,然后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该生孩子的时候,就生了。

今天早上,因为催促大宝起床洗漱有些焦躁,突然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给大宝刷牙的时候,我有点泄气地问他:你说,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呀?
(我当然知道是为什么。但那一刹那,我也是真的被那股焦躁弄得有点困惑,也想听听如智者的孩子[泛指,所有的孩子都是最接近灵性的,有智慧的生物]的答案)
大宝想了几秒钟,然后很认真地回答我说:因为爱ta。

“你说得很对,是因为爱。”我亲了亲大宝的脸颊。
焦躁的情绪,如一股烟雾遇风,一吹而散。❤


6、
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阴

#克制,是更奢侈的享受#

一说起克制,总让人产生一种“无法随心所欲”的被束缚之感。
似乎有违于人趋乐避苦的本性。

但今天,我突然有一点不同的感受。

-1-

近两年来,我在朋友的推荐下,一直在坚持抄写《僧伽吒经》。期望能通过抄写佛家经籍静心、养性、增长智慧、积累福德。
通常,我会把这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每天必须要抄写,少则几行,多则一页。
然后,看着一本经书未抄写的部分越来越薄,心中甚有成就感。

但,在这“成就感”的背后,我投入于经书那具有无限智慧的内容本身的心力,有多少?
换句话说:质量和速度,我追求的似乎更是速度。
但这两天,知道自己若按照每天一页的速度抄写下去,在过年之前完成这一本经书,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我开始不再关注这本经书还剩下多少页没有完成。
在抄写时,也更能一字一句地,用心去写,也用心体会。

对那些我似乎已经很熟悉的字句,突然能品出些之前因为更多地求速度而忽略掉的内容来。
然后惊叹,原来,佛说的是这个意思啊~~

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2-

读书也是如此。

前好几年,自己“无暇”看书。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但又充满了焦虑。
那种明知道自己在原地踏步甚至退后,却不知该怎么前进的感觉,实在太糟糕。

后来,各种机缘之下,我又重启阅读之旅。
借助于各种工具,学着向自己所欣赏之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慢慢地,我的心灵,由干枯逐渐变得水润、饱满。

如同久旱逢甘霖,又总惧怕这甘霖远远不够,于是,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思考,是有的。
但,似乎还是陷入了“追求速度”的坑里。

开始读一本书,就总在关注着,还剩下多少页?
若一本书内容很丰富,读来读去进度条都还在50%一下,难免心生“恐慌”:这得多长时间才能读完呀?
可想而知,对进度的有意或者无意的关注,分散了我多少关于书籍内容本身的注意力?

同时,因为对“速度”和“量”的无意识地追求,也让我总习惯于“赶路”似的阅读方式——
读完一本上,马上开始阅读下一本。而很少有机会再对一本好书阅读第二遍。
而其实,好的书籍,阅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第四遍的时候,会给人更多的启发。

从这种意义上说,我虽然看了很多风景,但却也失去了很多仔细品味重点景观的机会。

但这段时间,我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一是在去年底看完伍罡老师的《其乐无穷的战斗》后,实在忍不住又快速阅读了一遍(之所以快速,一来这本书确实平实幽默易读,二来嘛,还是自己的“求快”心理在作怪,总想着,我要赶快阅读一下本书)。但,即使是快速阅读的这第二遍,也给了一些更深的领悟;

二是这两天开始阅读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许是我潜意识里面想要改变自己的阅读作风(喏,年底写2019年计划的时候,我专门提到过“……希望自己能有精读书目,通过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阅读获得更多营养”),我开始努力不关注书籍的进度,而是“刻意”只关注于那字里行间。

速度放慢了,但,我更深地“跑”进了书里。

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3-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这是《无问东西》里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无问东西》是一部好电影,当年看过之后还写了两篇观后感——《从心而行 无问东西》以及《无自我 莫谈爱》

我最近在抄经和读书两件事上的感悟,让我不由得想起这句话来。
因为,我在尝试的,以及体会到了,就是“慢下来”的感受

现代社会,追求高效。
但生活,绝对不是靠高效就能够提升品质的。
相反,慢下来,静静体会,反而可能是“快”的捷径。

囫囵吞枣,可以很快吃饱。
但枣是什么滋味儿?你算不算吃过枣?
很难说吧。

你去某国出差,但上午到了办完公事,下午就又飞回来了。
这算不算你去过某国?
很难说吧。

因为没有仔细品味,所以即使你吃过、见过、经历过,似乎都带着一种不真实感。

《无问东西》里梅贻琦校长说过的话,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4-

咦,说了半天,这跟克制有什么关系?嘘,且听我道来——

慢下来,其实就是对“求快”心理的克制。

当快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要慢下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正因为不易,才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珍贵。

我以前总是觉得,克制,太有悖人性了。
现在却发现,其实,是自己误会了“克制”。

克制,是在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思想斗争。
但,克制并不意味着“痛苦”。
相反,克制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享受——

当克制住了马上阅读下一本书的念头,在仔细品味中,你会发现刚阅读完毕的那本书原来有这么多营养;
当克制住了想吃垃圾食品的欲望,你会收获更健康的身体;
当克制住了熬夜看剧的念头,你会拥有更神清气爽的清晨;
当克制住了乱发脾气的冲动,你会拥有更亲密的人际关系
……

当然,克制不是强力去阻断(强力阻断那是真的有悖人性了),而是在“看到”与“接纳”中使其柔软、融化。
我“看到”了自己的欲望、念头或者冲动,ta是有意义的。
我“接纳”ta的存在,ta不是坏的。
但同时,我也“看到”自己“想要变得更好”(更多地吸纳精神养分、更健康的身体、更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的初心。
然后,将其融为一体。

也许你会说,这就是自律嘛。

maybe yes,maybe no。:)


ps:我觉得,克制比自律,要“简单”一点,也更值得“骄傲一点”——

因为,自律是在各方面对自我的严格控制和约束,以达到某个大目标。
而克制,只需将目标放在当下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上即可完成。
从“重量级”上说,克制,更轻松、更简单易行。

因为,自律更像是“超我”发挥强大作用,以“第三者”的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只不过,这个“第三个”是自己。
而克制,是自我与本我的斗争,没有‘“客体”监督(主观意义上的客体都没有)。
看,我自己与自己和解了!我的美好目标“吃掉”了ta的对手,骄傲!

——此纯属个人观点,不负任何学术和法律责任。望周知。[狗头]


7、
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晴

#我丧故我在#

今天
天气晴朗

我却
意兴阑珊


听说
地球收到了神秘电波
据说
这是外星人发来的信号

友问
你相信有外星人吗?

我信

表面我复述——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内心我欢呼——
“来吧!
来吧!!
来吧!!!”

只因  今天的我
很丧


昏昏欲睡的
下午

友端来一杯
冰淇淋

我的内心
是雀跃的


忘了大姨妈?

so what?
我信
丁香医生※

那个  名叫理性
企图劝阻我的
家伙

滚一边儿

此刻  我需要
甜点的
抚慰

只因  今天的我
很丧


阳光  再温暖
再明媚

冰淇淋  再冰爽
再甜美

我  再邪恶
再放纵

也消解不了
此刻那
真实存在

丧~~


【※丁香医生科普说:只要没有不舒服,姨妈期间可以吃任何东西。】


8、
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阴

#“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平如美棠》

知道《平如美棠》,是在2015年。

那时还喜欢用喜马拉雅听电台节目。有一期的《素描时光》,介绍的就是这本书。
樊素干净又有温度的声音,让平凡美好的故事,更添了几分让人感动的温暖。

三年多过去了,我终于把这本在购物车里躺了好久的书,看完了。
书中这个平凡家庭的故事,两个相爱的人如何从年少,历经世事而至白头,再及一人归去终要面对永远的分离……

饶平如爷爷曾经做过编辑、美编,他的文字,平实而又易读。
而他画的那些片段,以爱为基调,可爱中又透着很高的场景还原度。

“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过地思虑起将来。”这是平如和美棠订婚后,平如的感慨。

“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这是回忆起青春飘荡岁月时和美棠经历过的往事,平如的感叹。

“美棠和我眼看身边太多家庭妻离子散亲人反目家破人亡,但幸我们从没有起过一丝放弃的念头。”这是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在养儿育女的婚姻生活中,也跟随世事变迁看过了太多人情冷暖后,发出的由衷欣慰。

美棠初病时,有时讲话前言不着后语,有时则显得不通情理,性情乖僻。我总以为那是老年人性格上的变化,不足为怪。直到有一天,她躺在床上对我说:“去拿把剪刀来,这辈子太大了,我要把它剪小一点。”我方才大吃一惊:她是真的糊涂了。也是那一刹那,我心里觉得一种几十年分离也未有过的孤独。

我不怕和你远隔千山万水,只怕,你在身旁,却已慢慢不记得我……

一天晚上,美棠突然说她想吃杏花楼的马蹄小蛋糕。家附近没有,我就骑车去更远的地方买。赶到店里已经很晚,幸好还能买到马蹄蛋糕。可等我终于把蛋糕送到她枕边时,她又不吃了。我那时年已八十七,儿女们得知此事无不责怪我不该夜里骑车出去,明知其时母亲说话已经糊涂。可我总是不能习惯,她嘱我做得事我竟不能依她。

爱就是,想要满足你的一切需求,只为博你开心一笑……


对于每一个平凡人来说,我们经历的每一桩小事,都如穿石的滴水一般,在我们的生命里镌刻出永恒的画面。

这些记忆,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其中的悲喜,也定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人生虚无,但我们的感受,总是无比真实的。

所以,活在当下。
以多一分真、善和爱……

因为,人间值得。
我们,值得。


9、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阴

#常读常新的,不只有书#

今天上午,我刷微博。
刷着刷着,突然发觉自己已经好多年不曾在微博上留下只言片语了。

于是,忍不住去翻了一下自己的微博。
艾玛,这一翻不就停不下来,一翻吓一跳呀。

我的第一条微博是2010年3月25日发的,大概也是那天开通的微博吧。
“终于我也有了自己的围脖,希望在这里我们能够彼此 温暖。[呵呵]”

最近的一条围脖是2018年9月15日——“转发微博”(9部更堪称神级的BBC高分精品记录片)

记录这一远一近,我想说明啥?
说明,微博对于我来说,从最初的“围脖”,已经注水成为了“短新闻&信息来源地”,而已了。

2010年的时候,微博的受欢迎程度和被大家所利用的广泛度,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微信吧。

我在开通微博的前几年时光里,还会在上面记录很多东西,有心情、有观点、有生活日常。
也有一拨朋友,喜欢在我的微博下面评论、留言,大家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2010年,我还在读研。
2011年,毕业、工作。
2012年,夏,和男友领证。十一期间,去马代预支了蜜月。
2013年,正月,举办婚礼。11月份,大宝出生。

沿着我的微博记录,大概能理出这样的一条线索。
微博发的最密集的(其实一直频率都算低,只跟自己比较)时间段是2010年到2012年。
那期间,也还有很多原创的东西——自己经历的事情,或者一些感慨。

2013年以及之后,慢慢的对育儿的关注多了,再后来,就只是转发,连转发的理由都懒得写了。(哈哈哈!)

现在回头去看自己当时在微博上的记录,觉得:emmm……那真是年少无知的单纯岁月啊!
那些大龄少女时代的愁与乐,透着一股子傻气。
但是呢,又那么真实、天真、美好。

不过……几年而已,怎么读着,好似在看别人的生活?
这个女子,看起来是那么敞开呀。
她写她的猫、她对母亲的爱、她在男友(还是老公哦记不清楚了)的支持下去追星、她写她的感受、她去了哪里吃到了什么好吃的、她和朋友们插科打诨……

请问,她哪里封闭了?哪里纠结了??
更重要的是,她哪里像我(以为的我)???

一时间,我有点懵。
还有点方。
因为关于那几年我的状态,我是真的,记忆很模糊了。

于是更深刻地明白了: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当时聊得欢快的一拨朋友,也好似被外星人劫持了一般,都从我的生活里消失得差不多了。
有几位偶尔冒那么几个泡泡让对方看一下,然后就又不知所踪。

生活,就是劫持我们每一个人的外星人。
把我们带离原来的星球,然后过一段时间,又带离到另外的地方……

甚好。
若一生都保持同一个状态,只跟同一拨人来往,大概也会挺烦挺无聊的吧。

文字真是个好东西。
让我们的来路可寻——
原来,我曾经是那样的啊~
原来,以前我们关系那么好呀~
……

原来,我曾经经历过那样的烦恼,而你给予过我那样的安慰。
可惜当年的我不懂,现在回首,才发现你说的,好有道理……


10、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晴

#不是诗#

你们弄丢了我的心爱之物
我没有责怪谁,我只想找到他
怎么就变成无理取闹了呢?

我不要一个替代品 
我要的是那个“唯一”
即使他真的没法回来了,我也不要被你们当成傻瓜一样对待

一边说打我,一边说是因为爱我。
那我又怎么学得会好好去爱别人呢?

如果看到了我对他的爱和重视
如果肯接纳我的难过和悲伤
如果肯试着帮我寻找
也许,我会好得更快一些

不过没关系,反正,以后这种事情,还多着呢。


我的兴趣不重要,你觉得重要的才重要
喏,英语成绩上去了,物理竞赛也拿了奖
不省心的女儿终于变成了你的骄傲
你好爱我

但我怀疑
你爱的,究竟是我这个人,还是我的成绩(成就)?

不过没关系,反正,以后这种事情,还多着呢。


我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
你有你的事业,你的新家庭,你的儿子
他们都比我重要。

所以,我要努力以你认为重要的东西为重,慢慢地把自己的需求放下。
这样,就能得到你更多的关注和爱了吧。

我给你的儿子过生日,你们一家人好热闹。
我坐在角落,不需要人陪伴和安慰。
反正,我不重要。

我自己喝酒,是错的。
但你让我喝酒,就是对的。
因为,那个叔叔很重要。

叔叔说专门给我点了狗肉,我最喜欢狗,但是,为了你的面子你的事业,我笑着说:谢谢叔叔,然后大口吃肉。
别担心,我很好。
我的心里,没有眼泪。

反正,以后这种事情,还多着呢。


虽然我是一个小孩子,但是我需要懂事起来,因为,你也不容易。
你哭着说,你不是个好爸爸。
我知道。
但我怎么能怪你呢?你是我的爸爸呀。

人,总是要长大的……
以什么方式,不是长大呢……

                        ——《狗13》观后感


11、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阴

#梦#

《戏、死亡与团年(2019.01.16晚)》


12、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小雨转阴

#懂欣赏,配得上#

这是连岳今早所更文章的题目。
完整的版本是:懂欣赏,配得上,这可能就是爱吧

虽然文末有个广告,但并不影响我对该文“充满诚意”的理解——
之前有人问过连岳为何能娶到连太,他回复的也是这六个字。

懂欣赏,是能够发现朋友比自己强的一面,甚至能够接受朋友全方位比自己强,太多人走不出嫉妒的阴影,甚至配偶超越自己都会难受,只能够跟弱者交往,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

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嫉妒,我也有。
而且,曾几何时,我也是那种需要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因而“只能够跟弱者交往”的人。

其实现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还没有完全摆脱这种狭隘。
比如,我可以对着没有见过面的网友的闪光点大表欣赏之意,并努力学习其让我欣赏的一面。
但,在现实中,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却难免“嫉妒”的成分会更多一点。
好像那种欣赏一经表达,自己就自动地“矮”人一截。
这种“不平等”,是让人难以坦然接受的。

对不那么亲近熟悉的人,甚至是陌生人,反而没有这种心理障碍。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确实是因为对“优越感”这种虚幻之感的追求吧。
这也变相地说明,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可度,其实还是不够的。

如果自体足够坚定,边界感足够清晰,那么,“肯定他人,并不意味着否定自己”就不会是一句空话,而是靠着稳定的人格构建起来的观念。

要先懂得欣赏,才有方向去努力配得上

但再一细想,自己对足够亲近的人,比如先生、孩子、感情足够深的闺蜜,面对其优秀之处,也是能够放下嫉妒地去坦然欣赏的。
这样看来,就我自己而言,容易对其产生嫉妒心理的是那种“认识但不够熟悉,熟悉但不又没有亲近到一定程度”的关系。

这就有意思了。

能让我们放下戒备去欣赏的,要么是关系很疏远的,要么是关系极为亲近的。
前者,我们相信其无法伤害自己(从物理距离上看没有能力或者在心里层面认为其没有资格),后者,我们相信其可以容纳自己的一切不完美,所以敢于示以欣赏的姿态。即使那可能意味着同时展现自己的“脆弱”。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让我们感到安全。

这么想来,自己的“嫉妒心”,其实也算是正常的防御了。

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的这种防御心理,能够在现在的基础上减少一点。
因为,回头来看,自己在学生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前期阶段,因为比现在更强烈的嫉妒心理而无法带着学习的心态去欣赏他人,而错过了很多跟更加优秀的同学或同事建立起连结,并跟着其一起成长的机会。

当然,懂欣赏只是起点,还不够。

 爱是实力相当的连结,爱不是固定的,并非一劳永逸,你结了婚,认识了朋友,从此,他们就永远爱着你,没这么轻松的事。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就像一起跑步,你要追得上,才能一直在一起,你速度慢,甚至你停下来玩,那么,连结自然就断掉了。 

这就讲到配得上。你的配偶,你的朋友优秀,使你有非常好的引领者,你知道自己慢在哪里,差在哪里,你跟得上,甚至有时还会偶尔领先,这种互动增加双方的能量。一个人,有蒙田的能量,配得上所有人,又有蒙田的欣赏和主动,建立高质量的连结,是必然的。 

常有人说,我达到某种成就,或者挣了多少钱,我就退休享受生活。这都低估了优秀对一个人的吸引力,对优秀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你无法容忍你停下不动,慢慢配不上其他优秀的人,配不上,你的欣赏也建立不了连结。没有优秀者能够接受这种痛苦。

 优秀是个好习惯,正如爱是好习惯,你不会对自己所爱的人说,我只爱你到70岁,然后退休享受生活。你会尽自己所能,将这一切延续下去,你会保持健康,你会保持创造,你会心态开放,同时,你会赞美你爱的人,你将永远连结他们,直到生命的终点。

我爱我自己。

所以,我要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
并以此为方向,去成为(配得上)那个被自己欣赏的自己!ヾ(◍°∇°◍)ノ゙


13、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阴

#逃离#

这段时间,因为假期去哪里的问题,让我再一次深深的感到,自己真是一枚叛逆中年少女。

事情是这样的——
因为听闻今年春节假期可能会如去年一样,延长至正月十五。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会有半个月的假期。
正好先生去年还有5天年假未休,所以就想着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他也请5天年假,我们一家去三亚小住个几天。

去年也是如此。
我们一家人(包括我的父母),一起去三亚过年(还有舅舅们好几家人)。只不过先生没有那么长的假,待到初四就先回来了。

三亚的气候和阳光,真的很棒呀。
所以先生觉得,如果有假期,再次带着孩子们去小住一下,那可比在家每天走亲戚有意思多啦。

上个星期和妈妈说起这个意向,她即表示今年不想去了——真的不好玩儿——她吃不惯海鲜,那儿也不能天天打麻将。
当时我就有点小纠结了,一方面,其实我自己也很想去三亚,另一方面,又觉得,过年不在家陪着父母(尽管平时一直和妈妈在一起,先生在另一个城市也和我爸爸住在一起,我和爸爸大概一个月就会见一次面),是不是还是有点“不应该”?

后来我想,如果妈妈爸爸实在不想去,那就我们一家四口去好了。
因为,我和先生,都真的很想去。
(大宝也想,前几天没有人提起,他自己说:妈妈,你好久带我又去三亚看海嘛?)

后来,妈妈又跟我说过几次:你们还是不要去了,你们可以等过了年,去别的地方住几天。
每次听到妈妈这么说,我心里就很不舒服。
但我又不能直接拒绝妈妈的建议,于是只能模棱两可地说:再说嘛,反正现在放假通知还没有出。

又有一次,妈妈说:那我们今年就早一点团年,如果你们要出去的话。还有,到时候你们还是和舅舅一起开车走,不然我不放心。
我说,嗯。
(因为现在已经买不到机票了,即使有也很贵。所以如果要去的话,还是打算和去年一样开车前往。有了去年的经验,其实开车前往也还好。先生、我、孩子们都觉得完全可以接受)

今天早上,妈妈给我打电话商量爸爸那边团年的时间,然后又说:我回来给你爸爸一说,你爸爸也说,今年不去了,叫你们也不要去。如果你们实在想出去玩儿,就等过完年,到别的地方去住几天。
听到这话,我心里立马感觉堵得慌。
没有跟先生商量过,加上我自己本来也没有想好,所以我不能贸然答应,我说:到时候再说。现在放假安排还没有出来。

放下电话,一股莫名的难受劲儿就上来了——那种被妈妈随时担心着、以及希望被安排的束缚感。

于是我企图冷静下来,思考对于出行一事,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首先,如果有较长的假期,我是真的想带孩子们去暖和点的地方待一段时间。走亲戚的春节,我过了二三十年。往往是,中午回乡下去吃顿饭,吃完了下午妈妈和长辈们就去打麻将,爸爸或睡午觉或陪年长些的长辈们打麻将,或跟着我们带孩子(但爸爸本身是个无趣的人,“看护”的作用大于“带领”孩子玩耍)。我们呢,就到处找可以玩儿的地方——玩来玩去,也就那些。
(想起有一年春节的某一天,小姨家请客,我有一个表妹没有来。我问舅舅妹妹怎么没有来?舅舅说,她觉得太冷了。我当时真是,觉得刷新三观!原来还可以因为太冷了就不来参加家庭聚会?!我想都不敢想!因为妈妈总是说:怎么能不去呢?大家如果都不去,那就小姨会怎么想?小姨对你这么好的……之类的话。对,妈妈总是很为别人着想,但这也造成好多时候让自己、让最亲近的人觉得很累,很不自在。)

其次,心里大概,还是有些,想要“远离”父母的想法吧。一来,因为平时确实就几乎没有和父母分开的时间,二来,觉得现在父母尚年轻,我们趁着假期单独出行(因为他们不愿意去)还可,待父母年长,那肯定是要在家陪着他们了;三来,(虽然很羞于承认,但却是事实)我觉得多少有些“报复”心理——我小的时候需要你们陪伴的时候,你们不是忙于工作就是忙于麻将,凭什么现在想让我陪的时候我就一定要陪你们呢?

再次,我就想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安排我的假期。

那么,我为何对妈妈的担心和建议那么反感,那么抗拒呢?

一是,随时被担心的感觉,真的超级不好啊!那会让我觉得自己很无能!!!我没有能力应对困难,我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无能的感觉,很糟糕!以前,我会很配合妈妈的剧情,觉得妈妈真的好爱我哦,她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但现在的我,因为有所成长,对别人拉我进入对方剧情的“企图”,更加敏感了。我发现了妈妈担心的背后,更多的是那种“被需要感”,而且,她的担心,其实对我的成长,无形中是一种阻碍(若我配合,那么我就会把自己置于需要人担心,需要人照顾的角色之中,永远也无法长大)。

二是,现在的我,讨厌被人安排!天知道我多么想长大!长大的重要标志,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可以做选择,并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从这一点上来说,我的青春期是不完整的。因为,所谓的“叛逆”,所谓的想摆脱束缚实现自我意识的飞跃,其实应该是在十几岁的青春期即完成。但我一直,都太乖,太“懂事”了。青春期,我不是没有过叛逆与反抗,但最终,这股意识是由“要理解父母”而告终,并被深深地压抑了下去。直到27、8岁,有了孩子之后,这股“要长大”的意识才慢慢地再度苏醒,并决定,这一次,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发展。

三是,我有思考分析的能力,亲爱的妈妈,可否给我多一点信任?其实,另寻方案,我也并非没有想过,但并未思考成熟。但被人三番五次地“建议”着另寻方案,这就让人有些恼火了。就好比,我本来已经起身去拿扫帚准备扫地了,妈妈说:你快去扫一下地。我要扫地的意愿一下子就降到最低,并且可能因为“被命令”的抗拒感,根本不想扫了呢!即使我还是去扫地了,也很大可能是带着怨气,而不能享受劳动的乐趣。事件虽然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
再者,我们将三亚作为第一选择方案,也并非头脑发热。那是因为,我的好几个舅舅都在三亚买了房,他们这么些年都在三亚过年(今年也不例外),这意味着,我们依然是和家人在三亚过年;同时,因为有去年的经验,我们知道,开车去三亚,可行性是具备的。

我能理解,妈妈是出于担心吧,可能也出于不想和我们分开过年的心理,所以才三番五次地“建议”我们“等过了年再去别的地方住几天”。
但是,我怎么就是,那么不想听她的呢?

当妈妈给我提出“建议”的时候,我能感到她的不信任,以及想要“掌控”的态度(即使她很努力不让其表现出来,也有可能,在“都是为了你们好”的“合理化”之下,她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结果就是,我反而想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以此体会并证明,自己的力量。

祝福,信任,自由。
这是我需要的。
大概就是答案吧。


14、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阴

#生日快乐#

今天,是我的农历生日。

祝我生日快乐!

收到了妈妈的生日礼金,给自己买了一个小小的礼物。

一切都很好。一切都会更好。:)


15、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阴转晴

1-

#不要浪费自己的经验#

某读书群里有一位男性老师,年龄稍长,文字优美,言之总是在理。但每次看到他的发言,我总觉得像是“正确的废话”——虽有理,却苍白无力。

虽然透着一股浓浓的鸡汤味儿外,却并无鸡汤的功效——让人身心舒畅,补身强体。反而,有种隔靴搔痒的不畅快感,让人不太愿意喝下去。

我仔细想了想,这大概源于他每次针对其他群友问题的回复,总是如人生导师般直接呈出看法或答案却无情感上的回应吧。
而这种情感回应,可能正是与对方建立起关系获得其信任的重要步骤。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自己感受被肯定,而非具体的指导。

道理也许明白,但情绪也是真实的,不会因为明白道理就自动消失。
“你看不到我的情绪,就相当于反对我的感受。反对我之人的意见,我怎么乐意听进去?”

在分享经验的时候,话糙不要紧,走心最重要。
我提醒自己。

2-

《你为什么舍不得花钱?》


15、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阴

#空间#

今天听武志红的心理课,讲到说给员工一定的权力空间(“我说了算”的空间),会更大程度地激发出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想起之前自己写过关于在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的带领下不同的工作感受,与此倒是十分吻合。

空间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是安全、是自由,也是可控感

每个人都需要空间——
物理上的,心理上的。

物理上的空间,让我们有安身之所,可以屏蔽他人的叨扰,也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打造一方小天地;
心理上的空间,则让我们拥有与自己独处的机会,可以隔绝他人的评价,并随意地去接纳、去排斥。

物理上的空间,大小不重要。哪怕只有一个角落,也是好的。
心理的空间,则宽优于窄。因为心灵疆界越宽,意味着精神上的可控空间越大,那么可容纳之物也越多,人格也越灵活。
而灵活,会让人更自由。

突然想起中学时代的一位好友,将其读书笔记命名为:耕心笔记。
耕心二字,真妙啊。

在自我成长之路上,安然地做一名真实的农夫吧——
有笑有泪、有苦有乐、有疲惫也有激情。
踏踏实实地,去耕种,去呵护、去收获,在心灵的土地上,开疆辟壤……


16、
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晴

#同学会#

上周起,初中班级群里,就有一群爱热闹的同学们在张罗着要在老家同学聚会。他们热闹地聊着,我就静静地看着。

然后,我好想退群啊……

这个群,是由当时班里的体育委员建立的。他成绩不好,但很善于交际。现在在干嘛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应该混得不错。
我当时是班长,但是,却没有那份为人班长“应有的热情”。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很惭愧。

但在这份惭愧的基础上,我还是要学着“皮实”一点,看看自己为什么,对同学会这么提不起兴趣,甚至想要退群呢?

初中时,自己还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劲儿,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很是像个“大姐姐”,也像“副班主任”——严厉要求班里的同学,并且还在班主任出差期间自作主张地代劳去为同学们的家校联系本写评语!(每周末班主任会将每个学生当周的表现写在本子上,供家长了解。还记得那一次有个家长回复说:不应该在同学的家校联系本上乱写乱画!现在想来也是好笑)
当时,自己做这一切时,都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但现在想来,却很羞愧。觉得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虽然因为个性还算是比较温和,所以同学们表面上对我倒还是挺好的。但我想那个时候,一定也有些对我颇有意见的同学吧。
但那个时候,我真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此真的完全无知无觉。

虽然那时自己行事张扬,但其实自己的个性,又是比较偏内向,又挺自卑的,不太能够完全打开自我。所以知心的朋友,并不多。

后来上了高中,我慢慢地对人际关系有了些知觉,即使再任班长,也开始变得低调。记得在有一次自习课上,我没能hold住全班的纪律,下课后班里有一个比较有个性有想法的男同学还很失望地对我说:“我听说你特别厉害,但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初中时的我,可是会拿着教鞭在讲台上敲敲打打,并且会怒吼着直接点名的。但高中后,因为长大了些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做法有些过头,所以变得更为柔和,或者说,更倾向于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
说来也是有趣。

高中时期,初中同学们在体委的号召下,偶尔也会聚聚。他们聚会时也喜欢叫我,但我总是不愿意参加——因为跟他们,真的挺难聊到一起去。
我参加的最近一次聚会,应该是12年过年的时候。当时有大概10来个同学,其中也有初中时代很好的朋友(后来也慢慢疏远了),但那种感觉,却并不是“遇故知”的自在和回味,反而是急不可耐地想借故离场的别扭和不自在感。

大概,一方面是因为大家本来就没那么熟,另一方面,回头来看自己当年的“霸道”作风,以及后来屡次被体委们吆喝着要我组织同学会我都无动于衷(我是真的很不喜欢同学会,觉得聊得来的就那么几个。让我去组织,对我来说也是劳心劳力,没有愉快感,只有负担感)因而觉得自己愧对“班长”这一称号,甚至觉得往事不堪,so……也就不想再跟过去这群“旧相识”有太多的牵扯吧。

唉,感觉说了半天也没有扯太清楚。

反正重点就是,我不喜欢参加这类同学会,我感觉压力很大(更何况对于初中同学来说,我还觉得自己当年挺“不堪”的)。
我不喜欢他们总是很喜欢聚聚的“黏腻”关系,我喜欢大家淡淡地相处,合得来则多聊聊,合不来就碰到了点点头就好。
看到他们在群里闹腾(他们还在接龙,目前有8名同学。其实每次都差不多是那么几个人,33个人的群里,聊天的也基本上就是这几个),我心里真不自在。

赶紧向几个好久没聚但这一刻十分想念的中学同学发出了邀约小聚的请求。
啊~~~身心舒畅。

嘿,初中群里的几位常聚常聊的朋友,你们能单独建个小群不?
我真的好想退群啊……(ー`´ー)


17、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阴

#急需502#

自我成长了这么些年,却还在不停地掉坑。
虽然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也以此延伸出“自我怀疑是必然的,掉坑是正常的”,但还是,觉得难受。

于是暗自懊恼,真是个不长进的笨蛋!

前两天,原姐说起体验了一把“我在不排斥坏感受,恐惧,嫉妒,自卑,狭隘,轮番来”,当时我就深表佩服,这虽然听起来很酸爽,但是,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啊。
就好像,此刻充满了自我攻击的我,虽然知道应该让这些情绪流动起来,但却还是慌得一笔,只想赶快找到出口逃离。
原姐,真勇士也!୧(๑•̀◡•́๑)૭

不被妈妈赞成,大概是我这两天最大的心结了。
她总是有各种理由,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想太多”。在她的眼里,我似乎永远也长不大,似乎总还是“不懂事”。
而我,也总是习惯性地要看她的眼色行事,好像唯有她开心了,我才能确定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从而安然踏实。

这两天又陷入了这种剧情。
我想做的事情,妈妈不赞同,我应该怎么办?是尊重自己的本心,还是顺从妈妈的意思?
若尊重本心,我会有强烈的负罪感,觉得背叛了妈妈;
若顺从妈妈的意思,我内心又会有强烈的淤堵感,觉得对不起自己。

难道就不能两人都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吗?

“母女,尤其是中国的母女,不是在共生中纠结,就是在划清界限中挣扎。”这是曾奇峰的观点。在纠结和挣扎中寻找出路的我,对此深有感触。

借着妈妈昨天的话,我深入挖掘了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突然意识到,表面上开朗、真诚、乐于奉献、总是为他人着想的自己,其实,可能内心是个很冷漠的人(觉得跟谁都不是很亲,走不进别人的内心,别人也走不进我的)。

所以,虽然我在一个关系亲密(或者说黏腻)的大家庭里长大,也以为自己会找一个同样是大家庭关系亲密的伴侣,结果却找了一个有大家庭但各自较为疏远(逢年过节大家会聚在一起,但平时界限比较分明)的先生。
潜意识,总是诚实的。

前几年,我就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在先生家,总是有点找不到归属感?就是说,和他的姨妈姑妈舅舅伯伯兄弟姐们以及侄儿侄女们,总像是隔着一层什么。转念一想,我在自己家,是否就有归属感了?我和我自己的姨妈姑妈舅舅伯伯兄弟姐们以及侄儿侄女们,是不是在一起相处很轻松很愉快很自在?答案让我……唉……

所以真的不是因为他们不是我血缘关系上的亲人。

从小,妈妈爸爸就给我树立了“孝顺”的好榜样,也是“仁义”的好榜样。他们对父母、对兄弟姐妹,真的没得说。
我也努力,学着他们的样子,以父母开心为自己的开心,努力照顾好弟弟妹妹。妈妈说,舅舅帮了我们很多,所以我们要对妹妹弟弟好;小姨帮了我们这么多,所以我们要记一辈子……
是不是好有我家是困难户的既视感?好多年来,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家真的好不容易。
但其实呢,并不是的。何况,我妈妈爸爸同样也帮了家里人很多忙,为舅舅姨妈姑姑们付出很多。但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

别人的滴水之恩,永生难忘,并要涌泉相报。
自己的付出,不足挂齿。

我想,可能,我从小就不太喜欢亲戚间这种牵扯不清的黏糊劲,跟父母的这种观念也有一点关系。尽管大方向来看是好的,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互相帮助,但无形中,也给我很大的压力——我们家,我,欠给予我帮助的长辈们的——尽管可能,长辈们其实也如我的父母一样,是心甘情愿为了大家庭、为了下一辈更好地发展而提供帮助。

亏欠,是很糟糕的情绪。
更何况,我并没有信心自己有一天有能力超越他们然后给他们帮助。

维系家人的,难道不应该是爱么?若在这爱的基础上,你愿意给自己加上很多的责任,那是你的事情。但若把这种责任感从小灌输给孩子,可能会用力过猛导致适得其反。

我始终觉得,家人之间,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责任,当然有,但不是义务,更不是“你对我好我得永远记住然后通过对你好以回馈这份情”的“交换”。我对你好,应该是出于爱的,而不是因为你对我好。就好像,你对我好,不是为了交换我对你好,而是,出于爱。

付出爱,不是为了获得爱,而是因为我心中有爱需要去表达。
这,才是爱的逻辑对吗?

若亲人间总是想着你对我已经那么好了我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你,想着因为你对我那么好所以即使我不愿意,也得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那,这感情未免也太不纯粹了。

看到了自己的冷漠,但要承认这一点,对我来说还有点难度。
因为在我的意识中,觉得这种冷漠,是可耻的,是不对的,是错误的。
尤其是面对自己的家人,居然也有这样的想法——你是你,我是我。大家随着本心去相处,而不是因为责任;在需要时家人彼此帮助,付出方不含期望地坦然给予,接受方也安心接住;若对方的要求有碍自身的利益或者便利,那么,也坦诚相告就好。

我内心的撕扯在于:我妈妈这么热情备受家人喜爱的慷慨大方“大姐大”,怎么会生出我这样冷漠自私的女儿?!我爸爸那么孝顺又懂得忍耐的“好好先生”,怎么会教育出我这样“无情”的孩子?!
我自己都觉得难以接受。
因为,表面看起来,我是多好多懂事的一个孩子呀,所以,内心怎么可以如此阴暗?!!
(此处好想说:去tm的“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回我和妈妈之间的纠结和挣扎。

昨晚躺在床上,想到已经33岁的自己,竟然还会因为妈妈的态度而怀疑自己,居然忍不住眼泪汪汪。发现自己又掉入了“通过别人的肯定才能确定自己存在”的坑里。

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因为芳姐的态度而导致的自我怀疑——

我们从书写营转到这里来之后,我算是坚持得比较好的。(最初的动力,在于不断地认清自己,以及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中有足够的信心被包容、被接纳,因此,我的自我暴露也相对较多)

但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很忙碌,所以有时,会没有人回应。
这我很能理解,毕竟我忙起来也同样没空及时看大家的书写。再说,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回应(很感谢每次都能看到我的书写并且给予回应的朋友 ,ღ( ´・ᴗ・` )比心)。

有几天,原姐也连续发了书写,芳姐点赞说:很高产啊。
当时我就很想皮一下:芳姐,怎么不表扬表扬我?
文字都打上去了,又觉得不妥,这样芳姐会不会因为我的讨表扬而觉得不舒服?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资格”跟芳姐这样撒娇。
于是,我删掉了那行字。

后来的几天,我留意到,每次原姐发送的内容,芳姐都有回复。与此同时,芳姐几乎不对我的书写做回应。
于是,我的内心开始有了些小焦虑:是不是我写的东西太幼稚了?芳姐是不是不喜欢我?

但我没有勇气直接问。于是,我采用了委婉的方式,专门问候了芳姐。
芳姐回复了我,我有些许放心了。
我想,可能只是我书写的内容不能引起芳姐的共鸣,所以,芳姐选择了只看不说吧。

但忐忑的种子已然种下——我这么高频率地发书写内容,大家会不会觉得很烦,甚至反感? 所以,我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将书写的内容发到这里?

其实,每次我的书写,原姐和铧姐都是看到的,并且还会跟我讨论一下。
但在不被芳姐看到的“阴影”下,“原姐和铧姐看到我了”的光芒都没有那么明亮了。

而这,仅仅是因为芳姐看到了原姐,没有看到我。

我十分清楚,这是我内心的剧情,跟芳姐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芳姐”在这里充当的,只是一个角色而已,也可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下,由“李姐”、“张哥”或者“王老师” 来扮演)——
因为你回应了别人,说明你在。而你在,却选择忽视我,我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自己是不是不被喜欢甚至被讨厌? ??

但为何,不能及时跳出来而导致严重的内耗?

写到这里,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小女孩的模样,一直在默默地对妈妈喊:你看到我啊,看到我啊,妈妈!

如果妈妈看到她了,并给予她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者是一个在赞许的眼神,她就开心极了,觉得人生充满了阳光和意义。

如果妈妈没有看到她,或者皱起了眉头,眼神中充满了失望,她就觉得人生灰暗,开始慌张,觉得自己仿佛要破碎掉然后被风轻轻一吹就消失掉了。

原来,我还是在渴求妈妈的“看见”。(ಥ﹏ಥ)

我的假自我,太过于强大了。
但它是假的,没有稳定的核心,如同空心的泥娃娃,太容易碎掉了。

我很认同连岳说的:“这个世界,两种人会被淘汰:又笨又脆弱的人,第一批被淘汰;聪明而脆弱的人,第二批被淘汰,再聪明,也会犯错误,也有竞争和批评,你聪明剔透得像个水晶瓶,但一摔就碎。”
我不笨,也不算聪明,但脆弱是肯定的。
所以我大概,会是第1.5批被淘汰的那种。

但我并不想就这样被淘汰。
所以,还是要学着“皮实”起来。

在假自我的外壳之下,我那坚若磐石的真自我,可还有机会发育成熟并破壳而出?

我想,还是要心存信念,相信自己的。
因为,刀哥说得对——

成长的路上
你会一次又一次的沮丧
自我怀疑
因为你一次又一次的掉进了同一个坑

但某一天
蓦然回首
会发现
原来老子一直在成长
一直在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