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教学楼的走廊经过时,不同教室里的孩子呈现的学习状态是不一样的,而导致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执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一个已故的男老师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位前辈年青的时候教数学是一把好手,临近退休安排他教品德,这样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他也教得有声有色,学生喜欢得不得了。 共事了十多年,发现他身上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他本人是个很有趣的人,性格豁达,对人和气,常常笑眯眯。而且说话风趣幽默,特别会讲笑话,喜欢用歇后语。所以课堂上的气氛特别好。
二是他备课很用心,不仅钻研教材很深,他上课的时候,根本不拿教材,教材早已了然于心。他还肯花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期望,以便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方案。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任务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同时,任务的难度也要适中,既要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又不能让他们感到过于困难而失去信心。他教我女儿的品德的时候,经常会安排学生课前做大量资料准备,女儿曾当过小老师,积极主动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兴奋得不得了。
三是他特别喜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那个时候小组合作学习还没兴起)他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从同伴身上学到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四是他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气氛温暖的学习环境。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我们以前常说他是高帽子专业户。现在想起来这是他的高明之处,当学生感到被接纳、被尊重时,他们才更可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勇敢地尝试新事物。学习兴趣就被点燃。
从这位前辈身上,我明白了如果自己不是一个有趣的人,那么要通过课堂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及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喜欢上你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