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必读书单(二)
1.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村上春树)——这部小说叙述一位36岁铁道工程师多崎作,在女友木元沙罗的鼓励下,决定一个个去拜访年少时集体遗弃他的挚友,展开关键旅程。
2.且听风吟,这是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29岁才开始写作,而写作之前在开餐厅的村上春树,谁也想像不到他的爆红,一写开始就变得无边无际、不可收发。
《且听风吟》以二战后日本社会为背景,揭露了当时扭曲社会环境背景下艰苦度日的日本青年一代群体,他们有着空虚寂寞的内心,但却不能改变现状。村上的第一部小说还是延续着日本惯有的那种阴郁、孤独的文风。但是村上的大部分作品已是相当明朗。
3.寻羊冒险记,小说叙述了一头控制全日本的超能力羊失踪了,它的宿主、黑社会头子命在旦夕。潦倒的东京青年职员无意中得到羊的照片,不料就此成了黑社会的胁迫对象,携着女友踏上了寻羊冒险之旅。在北海道的雪山绝地,他终于到了照片的拍摄者——不,那只是其阴魂,因为这位绰号“鼠”的朋友,已经与那罪恶之源同归于尽了。
4.挪威的森林,故事讲述青年人渡边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初恋女友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他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直子自杀的噩耗使渡边变得失魂落魄。
直子和阿绿很容易让人想起张爱玲的《白玫瑰和红玫瑰》,《挪威的森林》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感人的,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喜欢《挪》就好比喜欢韩剧。总是满足了她的某种其实不算高雅的精神需求而已。
当时读这本书是一个晚上,住在楼角,也许是夜太静,也许是墙壁太薄,周围鼾声四起。晚上下过小雨,窗户又忘记了关,一个人坐在床上读《挪威的森林》,读完开始感觉有点儿冷。关上窗户。如果说当初没有迷恋他那一定是虚伪。尽管很多读者清醒村上的小说在什么档次,可是依然会经不住文字的诱惑。
直子是渡边的一个朋友的女友,朋友死后我同直子保持男女朋友关系,她是白玫瑰那种类型,安静,贞洁。而阿绿却是红玫瑰的类型热烈,奔放。我在两位女性的中间游弋。渡边其实自己是相当压抑迷茫的青年,《挪威的森林》写出了青年人在人生道路上对于生命虚无的困惑。他们初次接触人生,便被这种虚无的东西诱入了困境,精神的狭谷是思维术的不成熟还是生的无意义所致?
总得来说其实村上也没有逃离日本文学的内伤。看来,是文化生成了文学和艺术这东西,自从《源氏物语》之后,读很多日本文学作品,它们都倾向于一种颓废的、无望的精神状态,对于生命意义常常困惑并感到生的无意义。语言上倾向于平淡朴素的语言,优美的抒情,含蓄而委婉。即便有部分性爱描写也是毫不会让人感到粗俗,相反连性事也是充满着一种刻骨的悲凉之感。虽然,作者一向冷静的沉思,可是,大体来说青年读日本文学,容易陷入消极的区域。但是倘若先读欧美文学,也许可以清醒的认识到这种美丽的陷阱。不然容易误入其中!
现在,也终于理解郁达夫何以会有那种病态美,实在是因为受日本文学影响之深!
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问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销出1500余万册。挪威的森林在中国一度非常火爆,甚至一度被拿来验证一个文艺青年的真伪,笔者曾被众多朋友追问,你们文艺青年肯定读过挪威的森林吧?诺,没办法,就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村上春树的一连着读了10多部。
这部青春恋爱小说,以舒缓唯美的笔调营造出了青春少女们的情感共鸣,那种惆怅与孤独,那种无法派遣的忧郁,无处不在的失落感和偶尔出现的明媚交叉,制造出一种青春特有的情绪。不得不说,这本书是适合年轻人读的一本书,但是过了25岁以后,似乎渐渐远离了村上式唯美。
这种唯美对弱者不带同情、对历史和灾难回避,他仅仅是咀嚼和消遣我们共有的情绪,因而高度是有限的。村上的小说缺少了对于某种生命本质意义的探寻精神和关怀或者忧虑,只能说这个作家表达哀伤的情绪,但是正如盖次比远离自己所建的豪宅,看到一群陌生人在他的乐园里面觥筹交错,乐不可支,他本人却是冷血的。村上只是复述这样一个青春迷茫的故事,而且注意在技巧上达到娴熟。这是可取的,我们看到存上的小说真的讲故事完美无缺。故事本身却无疑是缺失了某种对人类历史的忧虑。那几年村上炒的很火热,很多人说村上会得诺奖,其实了解诺奖的人就会明白,村上距离诺奖的高度相差甚远。
5.舞舞舞,村上的另一个长篇,这部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产生,人民精神再度被击垮,也出现了很多自杀现象。不得不说,小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青年们的精神孤独、苦闷,无法排泄。自杀成了一种通向解脱的路径,小说中的五反田是一个影视红星,表面上风光无限,而实际却不堪现实中的各种重负,以驱车投海结束生命。
作者借典型的商品之口来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度商品化的不满,在什么都可以成为商品的时代,五反田被作为一种昂贵的商品反复销售反复利用,被金钱所淹没,被抽离了最初的人性而寻找不到真实的自我,最终自我抛弃。
6.海边的卡夫卡,这是村上春树的另一个长篇小说。小说共分49章,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
同样,村上小说中笼罩着的一种魔幻主义的色彩。他对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运用已经相当纯属,应该说,村上是比较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日本作家。小说中蕴含的人物的孤独和与生俱来对于生的厌倦,几乎反应了整个后现代世界上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病症。
7.奥格·曼狄诺:羊皮卷,一本励志鸡汤。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就同他的世界一样,很狭窄,于是乎笔者也会去留意其他人在读什么书,那本书什么地方打动了他。这本书在图书馆倒是常见,但是真的阅读实际上是因为一个朋友推荐。他进过传销,进去以后,哥哥也进去了,后来爸爸妈妈也进去了。最后还是几个叔伯用了40万将他们一家4口赎回来的。
笔者好奇这样的经历就去问他那时候的生活,顺便问他读过什么书,他毫不犹豫的开始背诵羊皮卷,并且强烈推荐我去读这本书。对于一个上进的青年,读一读成功学,打点儿鸡血有时候也未尝不可?宏大的故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那么此刻,不妨试一试成功学。
8.柳敏珠:大长今,拍成电视剧了。唯一看过的韩国小说。
9.果戈理: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
10.果戈理:外套,外套是政治的枷锁,是人性的枷锁,也是一个人对外部环境的拒绝。果戈里的小说一般来说都带着非常浓烈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俄国浪漫的作家恐怕比较少,几乎都是现实主义大师。
11. 奥斯卡·王尔德:石榴之屋,王尔德童话选,奥斯卡·王尔德:莎乐美 ,王尔德的童话一定要读,昨天已经推荐过了,但是今天要单独列举出来。是教育孩子内心善良,学会同情最好的教材书。
12.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3.川端康成:古都,昨天说的川端康成的作品要全部读。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运用清淡、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世的寂寥之感。作者把自己的关注、同情与哀叹,都给予她们,写了她们的辛酸身世和纯洁爱情,还写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在寂静中开始,在寂静中结束,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浓重的凄凉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虚无、厌世的思想。
《古都》这部小说中的思想基调是虚无和幽玄。川端康成把这对孪生姊妹襁褓中的分离和成人后的重聚加以情感化的处理,使两个人物始终陷在缥缈、缠绵的感伤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她们微妙、细腻的感情变化和思想活动来突出虚无思想的主旨。千重子每每出现,她心头总有种解不开、剪不断的“一缕淡淡的寂寞情绪”,“一股难以名状的痛楚”。她对生活的前途毫无信心,养母向她提起婚事,她“面带愁容,久不言声”。姐妹的团聚,没有冲淡她心头的寂寥和悲愁,却给她增添了“新的哀伤”。苗子总是为一种“幻灭”感所主宰,就连自己的双胞胎姐妹也被她看成“幻影”。
总之,作品就是通过这些人物感情和思绪的描写给人一种世事无常、缥缈无迹的感觉,体现出作者的虚无思想和颓废情感。《古都》充满了人类天性中最纯真、诚挚的感情,体现了“风雅”的美感本质。
日本美学传统的物哀、风雅和幽玄在川端康成的小说里得到很好展现,而且融合在《古都》中,相辅相成,使之显示出令人久久难忘的独特美感。由于对日本美学传统的执著和对西方艺术手法的探索,川端康成写出了不朽的《古都》。作品中,他发挥了作家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量,显示出了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美丽色彩。
作者让读者跟着千重子去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平安神宫的樱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园杉,青莲院的楠木,领略一年一度盛大的祇园会,时代祭,伐竹祭,鞍马山的大字篝火...小说好似京都的风俗画卷,使人能体味到日本民族的情趣,日本民族的美。所以,从这部作品,很能看出川端康成的创作特色,即:以现代人的感受,用叹惋的笔调,描写日本民族的传统美。
14. 川端康成:千只鹤,川端康成悲惨的身世想必读者都有所了解,在他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也是不断面对一个个亲人去世的漫长历史,一个不断遭受失去的痛苦历史。直系亲人全部先他而去,给川端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人生孤独和寂寥之感,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里面尽是这样的基调。
也许有人看了千只鹤会觉得作者对于性方面的描写过于沉迷,实际上川端自己曾坦然“由于家中没有女人,对于性的问题,也许有些病态,自幼便爱耽于淫乱的妄想”。所以在部小说中,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较为混乱,但是这反倒增添了一种反道德的意味,毕竟道德不是万能的,人的自由或者压抑未必就能通过道德的方式获取救赎。川端的小说大胆屏除了道德层面的约束,将人的本性和真实内心呈现出来。
阅读川端康成的另一个好处是对日本的服饰文化、樱花等传统节日会有所了解,会情不自禁将这一切化作文化认同的动力。
15.米嘉之恋——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普宁。作者正是因为这部小说而获得了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描绘了一个俄罗斯青年米嘉的爱情经历。他对情人卡佳有着高尚的,纯洁的要求,又因为与卡佳的短暂离别而黯然神伤。蒲宁巧妙,娴熟地刻画了米嘉的内心活动,他的萌动,迟疑,自责和对真爱的期许,最后作者以悲剧式的结尾判定了主人公同样悲剧式的命运。
这部短篇小说是爱情的经典,谈起爱情小说,很多人立刻想到了《魂断蓝桥》、《少年维特之烦恼》却鲜少有人知道《米嘉之恋》,其实《米嘉之恋》远远超过了以上两种小说的艺术,它结构严谨,语言洗练,心理描写传神细腻,景物描写生动如花,处处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蒲宁以爱与死作为主题的小说佳品。小说的抒情性浓烈,是一部耐读而且极其富有诗性气质的一部小说。
16.玛格丽特·杜拉斯:《广岛之恋》、《情人》、《中国北方的情人》、《劳儿之劫》、《物质生活》。杜拉斯的小说基本就是全部阅读的,她的叙事打破了小说需要结构的惯例。
对于传统的小说来说,叙述意味着情节的产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一切都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而这些在杜拉斯的小说中都不具备,情节淡化到几乎没有,而且往往是破碎的、无序的,彻底远离了传统的"全知全能式"的叙述方式。杜拉斯的作品时就会发现,故事极其平淡简单,寥寥几句话就可概括。淡化故事情节的结果,必然是强化人物的心灵刻画和心理分析。
杜拉斯的作品中,电影化手法的运用,加强了作品的画面感,却可能带来支离破碎的感觉。但杜拉斯凭借着她在小说中成功营造的某种情绪和气氛,赋予了貌似残缺、不连续的画面后一种内在的流畅。
《中国北方的情人》和《情人》内容略有相似,而杜拉斯的小说主要是以边缘人物的底层生活为主,因为幼年丧父,又一度和母亲遭受过非常贫寒的生活,和母亲之间的疏离留给她童年无尽的孤独感,这种感受伴随她一生,无法剥离,她也不愿意剥离,因为孤独使人更能感受到活着的清晰感。
因此这种感情充溢在她的作品中,《情人》中法国少女和中国富商的爱情凄美又绝望,以最原始的欲望为起点,结束于永无止境的分离,爱情的悲凉感和绝望感始终萦绕在这部小说中,杜拉斯的小说与其说是靠才华打动人心,不如说是靠情绪。那种独特的情绪,那种无法被遗忘的绝望感受,极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叛逆而又孤独的心绪。无法融入,而又拒绝融入,无法遗忘而又拒绝遗忘,最真实最刻骨的爱情,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体验。
17.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作为卡尔维诺的死忠粉,卡尔维诺的作品也是扫荡式阅读。卡尔维诺的作品,基本能在网站上找到的也都阅读了。《树上的男爵》讲的是男孩子不愿意忍受父亲的专制,逃离了家乡,定居在树上。没有想到他不仅实现了自由,而且获得了在树上生存的技能,成立了树上的王国,一辈子也没有下来过,一直生存在树上,直到死去。很神奇,对不对?其实这是卡尔维诺对抗现实的一种方式,那就是成立自己的专属生存自信和生存哲学。不再向现实妥协。
卡尔维诺的作品可不是靠着不停挖掘人生的悲凉,他的小说有一种实用性的预言功能。
18.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这部小说讲的是,在战争中子爵被砍成了两半,一半极恶,各种乱砍乱杀,搞破坏。一半是极善良各种帮助好人、穷人,但是他从前爱的姑娘,既不特别爱这个坏的一半,也不特别爱那个好的一半。直到他们合二为一,姑娘才答应跟他们在一起。卡尔维诺通过小说来阐释人性的完整性的重要性,人不能回避自身的恶,也无法完全变成一个善良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完整的,也违背人性的认知。因此,他提倡我们接受人性的恶。而不是砍伐它,将它剥夺掉。其实是鼓励人接受自己。
19.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这是属于一本文学理论。本身对于写作的人价值很高。
20. 卡尔维诺:宇宙奇趣;属于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依然带着那种思辨的哲学,同时很有趣,对这个世界的想像给文学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21.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是三部曲的一个,值得一看。
22.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这部小说是笔者认识卡尔维诺的起点,这是一个叙事极为反传统的小说,也是文学叙事中将读者填补成为作品一部分的佳作。他既不是传统的全知叙事也不是内视角叙事,他的叙事视角完全是开放的。是给读者留下话语权地位的小说。当笔者第一次接触这部小说无疑是震撼的。他的小说结构开放、思维新颖、叙事明快而富有哲理性,是值得一读的佳作。还有很多卡尔维诺的小说,建议各位好好读一下这个作家。他是文学界颠覆传统的人物。
23.高尔基:在人间,昨天推荐过母亲、童年、我的大学,漏了在人间。现在补充一下。高尔基的在人间也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里程碑式作品。
24.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这是黑塞获诺奖的作品。刚开始读未必会一下读懂,但是你也摆不脱继续读下去的诱惑。于是坚持着读了两遍。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这样的荒原狼,它是野性、是不惧。
《荒原狼》告诉读者,人有许多灵魂。每个人的生活不是只在两个极——欲望和精神,或者圣人和君子——之间摆动,而是在不计其数的极之间摆动。换言之,人就是魔鬼,每个人身上存在成百上千个不同的灵魂,而每个灵魂——有如棋子一般——有着不同的色彩。如果在生活的棋盘上摆出不同的棋子,就会演绎出不同的人生游戏。
25.赫尔曼·黑塞:乡愁,这本书很难找,是在深圳图书馆偶遇的,属于短篇。此书的前五章内容读来似乎与书名《乡愁》相去甚远,貌似只是平实简单地记述一种从山湖夹缝的村中走进城市的生活历程,一个孤独和拙于处世的灵魂东奔西闯漂泊半生的心路痕迹。
第六章终于成熟坦然地接受”此生注定是个流浪者“的角色,”想在中途悠闲地散步“的人生态度,直到第七章贫寒木匠的出现让他得以继续被割断的少年生活,”被具有实体的东西包围着,一改往日的空虚气氛“,才隐隐流露出沁入骨髓的故乡依恋,直至身不由己地回归故乡,逐渐明了”鱼不能离水、农夫之不能离开乡村的道理”。乡愁是牵着风筝的线,也是一个人精神的发源地,因此终其一生的漂泊,最终却仍然避免不了寻找归途的愿望。
这样的作家注定是不能只读一本就了事的,那就好比你知道一个女人极美,单看她穿旗袍的样子不够过瘾一样。势必会把他的作品通读了才够过瘾。除了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川端康成、黑塞也算一个吧。
26.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选》都值得一读。
27.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的散文。受其感染,笔者写了《当风在跳舞时,我在想什么》发表在陕西榆林的文学刊物《红石峡》,稿费只有120,领了稿费以后,和周先生去我导师经常带我们去吃饭的湘潭大学谷歌菜馆吃了个红烧肉炖粉条和一个排骨,出来就已经身无分文。期刊上面的稿费真是少的可怜,从那以后很是挫伤,有一篇散文获得了中华文学的奖,也没去领。反正对瓶瓶罐罐和纪念品不过敏,唯一就是多给点稿费。
28.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很喜欢卡佛的短篇小说,尤其是那篇《大教堂》。大家可以搜着看一看,卡佛的短篇是极简的,讲故事也非常巧妙。
29.[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暮光之城当时很火爆,于是就看了下小说,但是对流行小说不是很有感觉,看到一半就放弃了。不过,可以推荐给那些看《三体》的朋友。这种书也有适合自己的读者。
30.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斯,确切的说,它属于历史小说。战争的场面异常残酷。坚持着看完。这本书还是不错的。长篇的架构和结构上面的严谨总是令人佩服!这部小说也拍成了电影。
31. 亨利·米勒:南回归线
32.亨利·米勒:北回归线。 日子就像那样过去、带着许多好吃好喝的,阳光明媚,一辆小汽车带着我们到处转,不时抽支雪茄,在海滩上打一会儿盹,研究过往的窟窿眼儿,又说又笑,还唱了一会儿小曲——这就是我和麦克格利高尔度过的许多许多日子中的一天……
33. 霍桑:红字。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34.弗朗索瓦兹·萨冈:一月之后一年之后
35.弗朗索瓦兹·萨冈:你好,忧愁,这是一个非常放纵的作家,也是一个天才少女。她的作品里面透露着一种罕见的力量。那就是放纵和享乐。
36. 约翰·拉贝:拉贝日记:写一个美国人在中日战争期间在中国的遭遇。说实在的要读这样的作品,需要很大的勇气。
37.《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张纯如写的。在介绍外国文学的篇目里面为何出现她呢,因为这是一个令笔者毕深难忘的作家。其实她原本生活得很好,也已经定居美国。
可是她是中国人,她本身并没有亲历二战也没有亲历南京大屠杀,为了搜集一本书写南京大屠杀,因为她发现她周围的美国人对这件事了解的非常少,甚至有人不知道这回事。所以她下定决心搜集资料,而在这个过程中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碍,甚至遭到暗杀和各种威胁,而最终这本书也面世了,可是作者去抑郁自杀。
这是一本事关历史黑暗的小说,中国人都应该读的历史小说,不!它不是小说,它是事实,它是历史纪录片的回放。
38.萨克雷:名利场,名利场上的浮华自然是可想而知,贝基为了跻身上层,不惜将男人们当做敲门砖。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为了嫁入豪门,各种人想着各种手段。其实追逐名利何尝不是人的本性呢。
39. J·R·沃勒:廊桥遗梦,有同名电影,是一部非常好的爱情小说,电影好像叫做《魂断蓝桥》?
40.马克·吐温:苦行记
41.马克·吐温:案中案
42.马克·吐温: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43.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44.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45.马克·吐温:百万英镑,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都读过,更喜欢短篇一点,这是一个讽刺小说家,语言也很幽默。承包了很多笑点。
46.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癌症楼。
47.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皆大欢喜、科利奥兰纳斯、李尔王、哈姆雷特、理查二世、冬天的故事、理查三世、第十二夜、错误的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暴风雨、裘力斯·凯撒、亨利八世、驯悍记、终成眷属、仲夏夜之梦,为什么列举这么多呢,因为戏剧家就喜欢这一个人。
其实那时候到湖南,笔者求导师收留的时候,他问我,你把莎士比亚读完了吗?注意!不是你读过莎士比亚吗?而是你读完了吗?妈呀,莎士比亚那么多,我怎么可能读完,然后我就列举了上面这几个,还好他没让我分析。
虽然读了,但是分析不出任何东西。他说这就不错。他是研究古希腊那块儿的。然后他还拿出一瓶酒给我喝,说是从法国还是英国带回来的。受宠若惊,一路在想是不是因为我读过莎士比亚?ps:其实后来没有选他做导师,然始终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非常尊重学生。
莎士比亚的戏剧一定要读。他永远不会过时的。
48.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三个字:必须读)都不想说理由了。
49.彼得·梅尔:茴香酒店
50.彼得·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山居岁月)
51.彼得·梅尔: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52.彼得·梅尔:有关品味
53. 彼得·梅尔:永远的普罗旺斯
54.彼得·梅尔:重返普罗旺斯.自从读了《普罗旺斯》系列,从此以后,就心心念念去法国,去普罗旺斯,虽然周凌云老师说她家乡伊利也有大片大片的薰衣草。这部小说终于让我得了相思病,在梦里无数次梦到了普罗旺斯。
第一次因为一个作家的作品,这样迫切的去了解一个地方,聪明的作家是懂得诱惑的,不管是瓦尔登湖还是普罗旺斯对于读者来说的确是充满无限诱惑的一些地方。假如不考虑经济,不用办签证,不用担心孩子去幼儿园无人接送,那么读完《瓦尔登湖》和《普罗旺斯的一年》,这位读者会以喷气机的速度出现在瓦尔登湖或者普罗旺斯的某处。
彼得梅尔的作品吸引了我。坦诚的说,我读《普罗旺斯的一年》曾因他的幽默笑喷了牛奶,热牛奶进入键盘,电脑差点当场死亡。
刚刚接触梅尔,相对于自己写作时穷凶极恶的搜索令人发笑的词语,梅尔太过于自然的幽默让人敬佩。梅尔的幽默是典型的英国人幽默。让你开怀大笑却不失风雅。目前接触过的幽默作家里面最能让人真心发自肺腑的开心一笑还是梅尔。
马克吐温的幽默显然目的不在让你开心,而是讽刺。老实说,讽刺是必要 的,(尤其对于普通的对于生活充满愤怒情绪的那部分读者来说,讽刺的幽默特别适合他们的口味。)见过各式各样的幽默,不过梅尔的幽默让人打内心来说喜欢。可以说他就是为了开怀一笑。对于一个安静的读者,这样的幽默确实罕见而可贵。
“像安莉这位皮肤黝黑的漂亮女子,脸上总挂着笑容,说话如短跑选手,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句尾。”形容邻居安利的说话语速,这是梅尔比较经典的比喻,可以说梅尔作品里面这样令人喷饭的比喻处处皆是。
“其时,在千里之外的北方,西伯利亚来的寒风正加速进行最后一段旅程。我们听说过西北风劈开电线杆,甚至把老太太吹到水沟里去的事。当它犹如厉鬼一般挟.呼啸之声穿门过户,人畜皆为之惊恐时,能导致家庭失和。工作无心、牙疼头痛——总之凡是不能怪罪政府的问题,普罗旺斯人都以一种被虐待狂似的语气,骄傲地说是冬季狂风造成的”,把老太太吹进水沟这样严重的事用来形容大风,作者一笔带过的轻松口吻更加显示出这一现象的频繁和司空见惯。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的不动声色里面包含这一种聪明劲。
更有一些精明至极的比喻,不能一一复制列举。略有遗憾,就是捧腹大笑之后抄下这些句子每天去看都会因为联想到当时的场景而开心不已。
当然了,笔者在这里只强调笑的结果不能作为梅尔的真正评价。
梅尔作品中的静谧、祥和。不同于《瓦尔登湖》,后者的作者是孤独的安静着,而梅尔则是骄傲,吵闹的安静着,其实作为1987年左右的英国作家,又是在描写法国农村的美景,美食,这里作者寻求自然,安恬惬意的热情洋溢在《在普罗旺斯的一年》的每一个字眼里。
他寻求一种有动感的人生,在喧闹里面享受生活。享受生活里的美好。生命是不该虚度的。无论是梭罗还是梅尔,他们都是可爱的。梅尔对生活充满着热切,善于发现美的东西,无论是视觉还是味觉或者听觉,他都表现出一种融入的精神,一种参与其中使之和自己融为一体的激情,毫不掩饰的说,喜欢他这种精神。
那么,梭罗则是安静的沉静在自然的怀抱中,不希望受到世俗事物的干扰,梭罗对于人事繁杂表现出一种排拒的心理。那么,我们可以猜想这两种人的性格。梭罗是孤僻 的,偏执的,不易接受一些不能同自己标准统一的事物。而梅尔则是更加灵活的看待这一切,梅尔注重的是吸收万物的精华为我所乐。
所以梅尔是跳动的,活跃的存在着,梭罗是安静的,沉稳的,怀旧的存在。他们的共同归宿在于直率而坦诚的依恋着自然。无论把瓦尔登湖当做自己的灵魂栖息地,还是把普罗旺斯当做自己的乐园,两个作家想通的气质便是对大自然的情感依恋。跳动的梅尔和安静的梭罗都毫不掩饰的给读者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工笔描绘了当地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