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跑步的时候,一路上听吴伯凡、吴军、何帆、李笑来这两天新出的音频。听的很用心也很愉悦,但是听过之后又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忧愁的情绪中。
这其实也是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个困扰我的底层疑惑的在今天的一次显现。这个底层疑惑来自这样一个疑问:我投入大量时间、心力所听到、阅读到的那些知识,能多大程度内化为自己的功力?哪怕仅仅是留在自己的记忆力?
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时很投入的看过了一篇文章,一本书,把所有的触觉都打开来仔细听了一段完整音频,觉得很新鲜,也很有收获,但是用不了多久,感觉那些看过的文章,听过的音频讲的内容对于自己都完全仿佛是虚幻的云——在别人写就的文章、书本和讲的完整内容里它真实、完整、精美,等到飘落在我这里,它已经幻化为一缕青烟,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得到。
几个月前,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开始使用印象笔记,作为改进自己读书学习的一个方法,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懒,可能是总是过度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也可能从心底里并没有意识到做笔记的好处,很多读书笔记不是虎头蛇尾、应付差事就是半途而废,执行的不是很好。对于自己每天接触的很多音频类型的知识服务课程的学习就更原始粗暴了,绝大多数,只是听过一遍就再也没有做进一步行动了,甚至思考都没有。这估计就是很多人讲的无线学习的最佳范例了。
做任何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要想取得成绩的,不二法门应该都是掌握该事项的“操作指南”,而不是一上来就简单粗暴的想当然的使笨功夫出蛮力。
掌握新知,作为一项对方法有要求,对任何接收端友好的一门技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它不仅需要的是一个简单的接收器,它需要一个解码器。
我今晚的隐忧就来自知识的解码环节,也就是作为一个接收器,在我跑了八公里的时间里,我信号畅通的接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但是我很怀疑我对这些知识的记忆、解码重构和内化——让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让知识有用。
突然想到了李笑来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名称,道尽了关于我的隐忧的一切。李笑来的微信公众号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要学习,首先要学会关于学习的方法再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