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过了“关键期”就很难了?关于儿童学习外语的一点体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在三岁以前”这一说法开始变得深入人心,这个被专业语言学研究人员称为“关键期假说”的理论,直到目前还在研究界存在广泛争论,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可以称为关键期,又或者一生会出现几次关键期,这些问题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始终没有定论。能确定的一点是越早越好,即在出生前几年就增强语言输入量,或者在关键期接收第二语种的训练,在成年后再学习这种语言,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观察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现她相对于成人:比较容易归纳记忆同类事物,如:颜色、形状、动物、蔬菜水果等;比较依赖理解型的记忆,如她经常在模拟早晨打招呼、晚上说晚安等场景时才说英语,这也符合语言学家所总结的语言习得者通过接收“可理解输入”来逐步推进自己的语言学习。

说到这里,想起《降临》又名《你一生的故事》书里贯穿到最后的主题,即“语言改变思维”,书中女科学家研究并掌握了外星人的语言,由此获得非线性的思维能力——实在对作者的想象力是很佩服的,再联想起《人类简史》书中关于“语言即历史”的说法,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可称得上用数量级来衡量。这也可以解释说明为什么我们看外国小说时,有那么多细节读不懂,有那么多情景难以融入,一方面和小说写作者的习惯有关(比如巴尔扎克喜欢对环境做大篇幅事无巨细的描写),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语法问题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国庆节的最后一天,我们同居的第617天。 原谅我太过懒惰,懒得把小长假这样的节假日除去,只是从整体上算上了,从两年...
    任晨玮阅读 382评论 0 1
  • 背了30个单词 重新做了一遍听力,发现了听写有些单词自己不知道是连起来写还是分开写,比如说countdown,答案...
    森然献凉阅读 243评论 0 0
  • 生活如过往的列车,当你错过了,就在也无法回到过去;爱情也一样,当我们错过那个人,必不会再见。 在爱与被爱的岁月里,...
    李三杯阅读 1,46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