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下青青小蓟荣
晚风飘动若为情
谁知一寸心肠苦
只有灵均识此声
七七芽,满地爬
伸开手掌,并拢四指,另一只手且拿细细的淡紫色丝线,绕四指贴紧密密地缠满,在三四指中间用力把丝线系紧,沿两头剪开。一朵绒球花就做好了。
每一朵小蓟都会结这样一朵淡紫色的绒球花戴在头顶上。毛茸茸的根根分明的花丝,密密地聚拢进花房。淡紫色的,轻柔的,和缓的,梦一样的颜色。
田边地头,沟旁篱下,小蓟的身影随处可见,生命力顽强,平凡普通一如你我。
小蓟在我的老家被称为“七七芽。”小时候我们坐在地头上玩,传唱的一首儿歌是“七七芽,满地爬,咬我的手,扎你的牙。”小蓟锯齿形状的叶片周围长着一圈细密的尖刺,我们不喜欢她,连她的花也不采,怕扎了手。
可是我们的父母奶奶爷爷以及无数祖辈们对她充满了深情。在58年,和58年以前的饥荒的灾年里,这是食物,和草根树皮一样赖以活命。
我没有吃过小蓟。听说小蓟豆腐是一道美味,颜色想必是一清二白,看着清爽。可我无法想像一朵梦幻颜色的绒球花,怎么萎谢融合进乱糟糟软塌塌的豆腐渣子里,又进了人的血盆大口。
家乡还有一句话,“地贫人懒滑,地里爬满七七芽。”所以不论在哪里,我都能看到家乡的七七芽。
晚风过来,抚动我的脸,也抚动着眼前的一片小蓟,小花球颤颤危危,惹人爱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