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见,你们还好吗?我是南子。
傍晚落日余晖,斜阳打在山谷间,落在树缝里,也印在了小姑娘圆嘟嘟的小脸上。“爷爷,回家吃饭啦!” 银铃般的声音响彻整个村子,路过巷口的人都会放慢脚步说一句“嘎丫头,你爷爷又上哪溜达去了”,小丫头甜甜的笑着抬头“不知道呀!饭熟了,爷爷还没回来,妈妈让我喊一下”。站在小山丘上,微风吹拂着衣角,夕阳下的村子美的像一幅画。袅袅的炊烟飘着饭香,高高的树上挂着秋果、敦厚朴实的人儿在劳作、这里有与世无争的静谧。就在我嘴角上扬,手伸向树上的果子时,梦醒了。曾有多少次梦里惊醒,我还是那个站在大门口喊爷爷回家吃饭的小丫头
前些日子看了已经开播的都市大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一群在外地打拼的姑娘,努力生活的样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我尤其心疼胡晶晶那个角色,她善良、纯真、重情义,被公司辞退,面对孩子们的求助她依旧笑得像个孩子。自己过的一地鸡毛,当闺蜜遇事儿时,她义无反顾帮忙。她很脆弱却一直扮演一个逗比的角色逗她们开心,在超市遇到老人不知道怎么付款她就慷慨解囊。可是这样一个整天嘻嘻哈哈善良的姑娘,最终还是没能熬过生活的压榨,选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在这部剧里有早高峰挤地铁的生无可恋,合租房里租友习惯差的争吵,办公室里焦头烂额的日常,闺蜜之间的互相帮衬关心的情谊,陌生人之间的摩擦和邂逅,被父母催婚时的窘迫烦躁,被老板压榨时无力抗拒的无奈,即使自己相形见肘,还是怕给朋友和家人添麻烦,烦心事总是藏着掖着,怕父母担心,怕别人闲话。一句“挺好的”,是对电话那头的父母最好安抚。在她们看似一地鸡毛歇斯底里的生活里,随处可见都是我们每天在城市里奔波打拼的身影,孤单且心酸。
生活压力很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即使很累也依旧坚持在外地打拼呢?有的人是为了梦想,有的人为了谋生,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逃避。
我有一个朋友,他说他是一个很怀旧的人。每当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很累很累的时候,他很多次想过放弃回老家找个工作,简简单单的生活就好。可是每一次回家的时候长辈们就会一直谈论一个话题,谁家的孩子在哪干什么、年薪多少,谁家的孩子在哪个政府单位工作,已经是什么级别的干部,谁家的和他一样的孩子人家有自己的公司,事业有成,已经娶妻生子。每当听到这些的时候,他也想为什么一定要拿他去和别人比较,人家厉害那是人家,过的好不会来帮他,过不好也不求他。但是他还是抵抗不了舆论,像过街的老鼠疯了一样的逃窜。
每次同学聚会,只有一个感觉,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看看自己的杯水车薪,再看小时候的玩伴、同学,个个已经有自己的事业,言语之间多少都有许些不屑的时候,他意识到,故乡是再也回不去的尴尬。
有天深夜看到一个帖子,上面写着"21至29岁,是一个夹杂着为生活奔忙,疲惫,痛苦和快乐,抑郁,容易想太多,焦虑自己人生能不能成功、混出头的年龄段。90后的孩子们,你们很坚强,很勇敢,希望你们都好,会好起来的。再坚持一下,别失去希望"一时间觉得触碰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相信有很多人即使白天多么神采奕奕,在深夜里还是有消化不了的情绪在蔓延。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容不下肉身。我们不再是哭了就有糖吃的孩子,故乡没有变,变了的是已经没有满眼天真的自己,所以原谅自己不再是那个少年的你,即使生活装满了那种身体上、精神上的无力感,也愿现在的你放下没有发生焦虑,抱抱独自打拼的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封面是父母给的,内容是自己写的,厚度由我们自己决定,精彩程度可以自己书写,无论演绎怎么样的剧情,你都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