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国家绿色工厂后,还需要每年复评吗?动态管理时代已经到来

近年来,随着绿色制造体系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然而,获得称号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根据工信部2025年最新政策,绿色工厂的管理模式已从“单次评定”正式转向“动态管理”。这意味着,获批企业需要定期开展自评、数据更新与绩效报告,以维持绿色工厂资格。


一、政策导向:从“结果评价”走向“过程监督”

过去,绿色工厂评选更关注企业的阶段性成果,如节能降耗成绩、环境绩效、能源管理体系完善程度等。而在新一轮政策中,国家开始强调持续改进与动态评估

根据《工业绿色发展管理办法》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的要求:

所有已入选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应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每年进行自评,并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上报年度能碳数据、改进措施及绩效报告。

同时,政策提出了“优胜劣汰”机制:若连续三年在同类企业中能碳绩效处于后5%,或未按要求开展年度自评与数据更新,将面临被撤销称号的风险。

这一变化使得绿色工厂不再是“荣誉称号”,而成为企业必须持续维护的“绿色资质”。

二、复评重点:不仅是数据,更是改进

年度复评不仅关注企业能耗、碳排放等核心数据,还会审查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能源与碳排数据的真实性与连续性是否具备能碳信息化系统支持数据采集、追溯和对比;

节能与碳减排绩效趋势与上年度相比,是否有持续改进和优化措施;

体系运行与目标达成情况是否持续运行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

问题整改与创新举措企业是否建立了内部改进机制,是否应用了新技术、新管理模式。

可以看出,复评不仅是一份数据报告,更是对企业绿色管理水平的全面考核。

三、复评难点:数据更新与体系衔接

不少企业在获得绿色工厂称号后,往往忽视了数据的持续更新。手工汇总、跨部门统计、信息缺失等问题,会导致自评表填写不完整或数据无法验证,进而影响复评通过率。

此外,部分企业虽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或碳排核算机制,但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使得体系运行成果与政策申报之间存在“断层”。

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政策要求、具备年度追踪与报告输出功能的能碳管理平台,已成为复评阶段的重要支撑工具。

四、世通AI+能碳管理平台的动态管理功能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公司推出的AI+能碳管理平台,紧密贴合工信部关于绿色工厂动态管理的要求,帮助企业从“评选成功”过渡到“持续合规”。

平台的年度动态管理模块具备以下特色:

自动生成年度绩效报告:根据最新数据,自动输出符合工信部标准的年度自评表与趋势分析图;

绩效对标与趋势追踪:可对比不同年份能耗与碳排绩效变化,生成改进建议;

改进计划与任务管理:平台根据AI算法,智能识别改进重点环节,生成整改计划与实施时间表;

多体系融合支撑:兼容ISO 50001、ISO 14001、ISO 14064等体系,实现数据互通与成果共享。

通过这一系统,企业能够轻松完成年度自评和动态更新,提升复评效率,同时为后续的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申报积累完整的数据基础。

从“获批”到“常青”,需要数字化支撑

可以看到,绿色工厂建设的重点正在从“达标”向“持续达标”转变。复评不再是简单的行政流程,而是检验企业绿色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于企业而言,持续保持绿色工厂称号,意味着需要具备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科学的能源与碳排管理机制,以及可持续改进的能力。

世通AI+能碳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工具,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申报—复评—改进—追踪”闭环管理支持,使绿色工厂从一次性成果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系。

获批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让数据更真实、管理更高效、绩效更具价值——这是绿色工厂复评时代的核心方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