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教育更像是家长把自己对未来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他们用自己现在的观点去想象和定义未来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却忘了这个时代的瞬息万变。
培养孩子,重要的不是你往他的脑袋里塞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让他学会如何去学习。
毕竟,孩子拼的不仅仅是高考,他是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未来有大量的知识和新的科技需要他去掌握和运用。
鸡娃过度,让孩子早早地丧失了探索精神和对新知识的渴望,得不偿失。
被认为最懂孩子学习的顶级心理学家,国际公认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艾莉森·高普尼克是第一个从儿童意识的角度来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
在她著有的《园丁和木匠》中,她提到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养育模式:
优秀的园丁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以涵养整个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美丽,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弱点和生长困难。和一把椅子不一样的是,一座好的花园会不断变化,因为它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天气和季节环境。
在教养模式中,父母就像一个木匠,你要注意你正在使用的材料种类,这可能会对你要做的事情有所影响。但基本上, 你的工作是将这些材料塑造成最终产品,以符合你的最初计划。你可以通过查看完成产品来评估你所做的工作有多好。只不过生产的不是椅子这种特定类型的产品,而是一种特定的人。
园丁和木匠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代表着不同的养育模式。
园丁是把一个花园打造成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木匠则是把木材打造成自己想要的物品。
园丁型家长支持基因决定论,木匠型家长支持环境决定论。
放在现实生活中,园丁型家长大概率支持”反鸡娃“,而木匠型家长大概率会在鸡娃路上孜孜不倦的前进。
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园丁和木匠》中更提倡家长成为园丁型家长,而非木匠型家长,因为:
对孩子精雕细刻终归是徒劳。明确或隐晦地教导孩子无疑是重要的,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试图有意识地将你的孩子塑造成某种特定的样子是徒劳的,也会产生很强的自我挫败感。
即使人类能够精确地塑造孩子的行为以适应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做也会产生反作用。
我们不可能事先知道未来的孩子将面临怎样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我们自己的样子或者当前理想中的样子来塑造他们,可能会使他们无法适应未来的变化。
我们对过去环境的许多适应,诸如我们对糖和动物脂肪的喜爱,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中都没有帮助。
适应改变本身,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灵活地学习、适应新环境、改变社会结构的能力,这些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放眼未来教育趋势,急功近利的“鸡娃”教育更像是拔苗助长。
好的教育应该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
养育孩子是人类工程中最根本、最深刻、最宝贵的一部分。
它不是做木匠活,誓要将孩子按照明确的模样去雕琢。
相反,为人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旨在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旨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