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ISO家庭幸福力创始人— lucky妈。
《二孩时代》读后感的思维导图已经形成。
原想着把“二孩”用一篇文章概括一下,也算是给各位一个交代。
可就是改不了这份执着,非要把好好的一本书,破碎、搅拌、再重建。
于是,便有了接连几篇的系列读后感。
今天,献给大家的是揉碎后重建的《父母篇·关系》。
上菜!
01何为好关系?
▪️与自己的关系:
冯颖说:“二孩家长,需要更平和的心态和更淡定的生活智慧。”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对二孩家长的一次复盘,于是冯颖发现自己:在孩子身上获得了许多感悟和成长!
所以,二孩妈妈,最该要处理好的关系,便是与自己的关系。
需充分认识到“二孩妈妈”角色,以及这个角色背后所赋予的意义,才能在未来,与孩子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省与成长,便是贯彻“自我关系”中的核心点!
▪️与伴侣的关系:合作共赢
虽然书中以“心理学育儿”的标签自居,提及丈夫的片段很少,却不难看出冯颖夫妇俩的良好关系。
冯颖当起全职妈妈,是跟丈夫沟通过后,才作出的艰难决定。
可见,丈夫认可了妻子的能力,并能感知到作出这个决定,妻子的牺牲与劳累。
孩子们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大宝扮演的爸爸角色有个简短细节是:
老婆,我回来了!这是我带给你们的礼物!
在家净顾着两娃时,这种小确幸,何须戳破!
夫妻的合作关系最直接体现的是:丈夫主外,妻子主内。
你在外打拼,挣钱养家;我在内顾家,解你后顾之忧,共筑一方温馨后土。
这是其一。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懂你的中年焦虑,你解我的焦头烂额。
相互理解、互相扶持,因为有爱,所以好好说话!
▪️与孩子的关系:良性成长
不论是说冯颖的心理学基础,还是对快要爆炸的隐忍,都离不开:理解和引导孩子成长。
只不过这过程中,即使是有如此深厚功力的冯颖,也有自认做错的地方。
足见孩子的良性成长是个永恒的课题。你我需用心!
02怎样做好关系?
无论你是羡慕也好,不侈也罢,学会这三个词,提升你的家庭幸福力吧!
▪️对自己“克制”
在两个孩子造就的混乱中,冯颖的“克制”,却是最好的破解之道。
当大宝K小宝的脑袋时,你能否做到“克制”?
当小宝把大宝咬出血印子时,你能否做到“克制”?
当你坐在电脑前办公时,你能否“克制”住自己,允许小宝在你的键盘上跳手指舞?
大道至简,就真的就这么简单。
让自己在两个孩子的生活中,依旧成长、保持自省的最佳方式便是“克制”。
但有多少妈妈能做到?!
▪️对伴侣“看到”
在我最喜爱的科幻大片《阿凡达》中,
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竟是简简单单的:
I SEE YOU!
它简单,却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同时也感触良多!
在谈恋爱时,对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在我们眼中,如此清晰、深刻;
然而,婚后,对方的多少事,被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或芳香、或腐化……
有多少人,能意识到:
让夫妻双方长久合作、共赢未来的基石,竟是“看到对方的付出”!
▪️对孩子“引导”
面对两个孩子撕杀时,你会怎么做?
吆喝!?阻止!?责骂!?安慰!?
若是我,我肯定会这样!
总认为自己看见的便是对的,二话不说,揪着动手打的孩子,一顿责骂……
但冯颖的做法,刷新了我对亲妈的认知!
她在孩子打架的时候,可以任由他们自己处理,或打、或扭、或揍,随你喜欢。
打完之后,还对两个孩子进行打架的技术性指导,比如下回可以怎样怎样,避免打到颈部以上即可。
这种妈,我表示很难相信怎么不是个后妈!
所以说:“克制”看似简单,却是个高深的技术活啊!
看完后,回过头细想:
冯颖的这种引导别有一番意味!
它更多的是对孩子情绪和心理表现的引导。
利用冲突这堵人生必须迈过的坎,去引导孩子找到合适的“表达自我、与自我和谐共处”的方式。
03事业与家庭关系
人都是这样,“围城”内的人想出来,“围城”外的人想进去。
当全职妈妈久了,看着雷厉风行的职场宝妈,满眼的羡慕与渴望。
毅然走上充实自我之路,却又发现有悖当初“宏愿”——教养孩子。
于是,又屁颠屁颠的开启了“挽救孩子心”之路。
冯颖有两个很明显的主张:
1⃣️要两个孩子;
2⃣️孩子,必须亲自带。
在有如此明确目标的心理学家面前,事业心都被不断拉扯和割据。
于是,我不得不摆出一副认真脸,并郑重的告诉你:
若面临着较为沉重的经济压力、事业心又极重、原子弹性格的女性,不要过于草率做起全职妈妈!
在一切条件面前,你的心理状态,才是是否当全职妈妈的最核心、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考虑点!
若你自认不能做到冯颖的50%,
千万别轻易当全职妈妈,
否则拖累了自己的事业之余,
对孩子的祸害更是无法挽回!
04你的姿态
好关系的直接表现,便是你的姿态!
一旦当起了全职妈妈,就要无时无刻提醒自己:
我的事业便是家庭,我的职责便是当个好妈妈!
不论你是在职场,抑或是在家里,从来都没有一个人的生活。
你生活的姿态,从来无关场所!
路在自己脚下,姿态随心绽放!
姿态,随你或自律、或高效、或拖拉、或邋遢……
苏明玉,都可以从樊胜美,活成了安迪。
你看不惯孩子的地方,正是你做不好的地方!
自省,而后成长。心态,决定方向!
愿你我都能成为一个带给孩子光与爱的妈妈!
—end—
在公众号(luckyma2019)后台回复“22”,即可获取我的《二孩时代》读后思维。
lucky妈:
国家注册审核员
ISO家庭幸福力创始人
儿童学习力探究者
关注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