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物资匮乏,但古城内街肆走街串巷的小贩货担可真不少,卖花生就是其中的一个品类,广告叫卖《卖花生》歌在古城百年传唱……
您是否还记得《卖花生》的曲调歌句呢?早期居住古城里的人们我想一般都会哼唱:3-5-6--/6-3-5--/3-5-5--/6-5-3-5/5---0-0/。卖花生,酥咸𠕇,冇仔有还,臭仁换一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百年来传唱于古城街肆的叫卖广告歌----《卖花生》。这首叫卖歌唱的意思:卖花生啰,我的花生粒粒饱满,手工炒制,酥脆𠕇(硬,不回潮),还有添加盐粉制作呢。您买了之后个别出现“冇仁”(花生荚里的果仁生长不饱满或萎缩,本地称“矮仁仔”),可以退货或补还,再万一发现有臭仁的花生,一半的量给予兑换,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清晨,卖花生的叫卖声便在街区响起,本地的贩卖者挎着“吊篮筊篮”,乡下的贩卖者挑着箩筐,他们要赶着在早顿(餐)时段将花生卖完,《卖花生》唱声此起彼落。
小时候记有一位来自农村,高高瘦瘦的卖花生中年人,他操着一口特别的腔调,把花生讲成“瓜生”,印象深刻。买卖过程喜欢与买主聊天侃笑,很随意的张口就来:“阮兜(我家)花生卡好吃,要吃拢着撞破额,呣信(不相信)您问厝边婶,昨天她拄走破屐(为了赶来买花生,昨天她刚刚把木屐鞋都跑破了)”。
遇到个别客人挑剔嫌弃他的花生时,从来也是“欢头喜面”不温不火。做生意嘛,不正应了生意经上所说的“嫌货才是买货人”(欲擒故纵)吗?他对此应对灵活还出口押韵“到句”:“来卖花生算𨑨迌(游玩),一枝畚担(扁担)筐两箩,甭问我是㖒乡里(意为哪个村子来的),花生好吃别人没”(别人可没有我这么好吃的花生)。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卖花生的小贩貌似会杂耍,嘴皮子说到开心处,他很是潇洒的随手将一粒花生米抛向空中,然后一句“大家瞅好了”,这才不紧不慢地仰面朝天,张开嘴接下回落的花生。这洒脱的以嘴接物动作,以致于后来许多小伙伴争相效仿。
也有个别不良商贩,在街边较为宽阔的地方卸下货担,簸箕上的花生米用白布遮掩着,准备了一个可用于计量花生的瓷鸥仔(杯子),起先用鸥仔将花生米均匀地堆成尖状,一鸥三分钱,两鸥五分钱。买卖过程把废旧报纸折成尖帽形状角兜,快速把花生倒入纸兜打包,一手接钱一手递货。客人没想到回家一打开纸包一看,明显份量不足,满头雾水。后来才发现个中奥妙,原来卖花生的小贩在鸥杯里用近似颜色的纸质品垫底加塞,以减少所盛花生份量;另外一种情况是拿鸥杯舀花生米时,利用拇指在鸥沿轻轻翘动的动作,使鸥中的花生米掉落“偷做脚手”。买主之后的日子再遇见小贩,便会指责其“这是你甘我愿”的生意,竟“使坏掠秤头”(短斤少两)?这种不诚信行为,做的当真是“断头”而不是回头生意!
当然了,也许正因为这首卖花生的广告歌太深入人心了,偶尔当买主追出家门,串巷的货担已然移步拐过街角,买主急忙招呼唤停,情急之下突然喊出嘴的却是:“酥咸𠕇唉,等一下了”!货郎闻声歇下脚步,回头与买主眼神一对,猛然间缓过神来,买主一怔卖方一呆,双方不禁哑然失笑,尴尬之中便也更愉快地达成一小笔生意。
总认为,下饭菜有炒制的花生米合着小块菜脯入嘴一起咬嚼最香最入味。真正享受这美味好吃的机会其实也并不多。因为您可别瞧不起那年代的几分钱,一般的家庭还真是舍不得花这三分五分的。早顿(餐)有个“清米糜仔配菜脯”(纯稀米粥和着萝卜干下饭)已经很不错了,那个时代吃饱才是最重要的,花生当属“吃巧”的范畴,勤俭细算的大人们可舍不得。但卖花生的小贩却特别的精明,他们会选择在一些大户或家里有孩子的门庭前,多吆喝唱上那么几句《卖花生》悠扬的曲调,引诱受不了小孩馋闹的家长自动掏腰包。
童年时居住生活在古城旗杆巷,小伙伴们时常听邻居竹椼“寮公”“讲古”,年迈的老阿伯讲,卖花生行业和《卖花生歌》从他孩提时就已经在古城存在着。如今多少年过去了,走街卖花生已然在古城消逝远去。《卖花生歌》超越了它叫卖的广告本意,甚至演绎成古城里人们代代相传吟唱的一首歌谣。
有人说:卖花生,接下一句是酥咸𠕇;很多人反对并更正:应该是“卖花生,酥兼𠕇”!您说呢?我只记得,这是我这辈子听到而且会唱的第一首广告歌,它朴实无华,守约诚信。
“卖花生”……“酥咸𠕇”……
“冇仔还,臭仁换一爿”……
10/07/2017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