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把“沟通”挂在嘴边,也习惯把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归咎于“沟通不良”。
例如:丈夫抱怨妻子:“她脾气暴躁,没完没了的唠叨,我简直跟她没法沟通。”妻子埋怨丈夫:“我为什么唠叨?我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他一点儿也不理解我。”面对熊孩子的低分试卷,不由分说,一通怒吼,熊孩子梗着脖子一脸不服气……
造成夫妻情感淡漠、亲子关系紧张、朋友或同事关系疏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的沟通不良(甚至是不沟通)造成的,而不善于倾听又是这一原因的罪魁祸首。
那怎么才能学会好好倾听呢?《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学会倾听,成为人际关系高手,改善各种人际关系。
全书分别从为什么倾听这么重要、我们为什么无法倾听、倾听的技巧、人际关系中的倾听艺术四个部分对倾听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倾听的重要性,我们在倾听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倾听,以及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相应的倾听技巧。全书带你掌握各项倾听技巧,目的是帮你解决“沟而不通”的困惑,消除隔阂,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本书作者是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麦克·P·尼可斯博士,擅长家庭及婚姻心理治疗,有30多年的家庭治疗临床经验,在美国是极受欢迎的讲座演讲者。
那如何学会有效倾听呢?《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学习有效倾听,需要掌握三大技巧:
第一个技巧: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
第二个技巧:用同理心倾听
第三个技巧:化解情绪化反应
第一个技巧: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
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就必须懂得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全神贯注于说话者,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完全地抒发情绪。
首先,有效的倾听需要专注。有效倾听应该有两个步骤:第一步,要听进去对方所说的。第二步,让对方知道你听见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地关注对方私人经验世界里所发生的事,把自己想说的先搁置一边,请对方先说出他的观点,全神贯注听对方说完,这样,他也更有意愿倾听我们的看法。
其次,有效的倾听还需要回馈和确认,抓住说者要表达的重点,让对方知道你了解。“搁置自我”并不等于“没有自我”,好的倾听绝不是被动的。我们应该配合对方的步调,主动询问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表现出可以抓住对方说话的重点,协助对方表达他的想法或感受。比如“你在担心什么,能具体说说吗?”“我想我明白你说的,你说的是……对吗?”用自己的话重述对方的观点,是表现“我了解”的最好的方法。如果这种回馈和确认让对方感到被了解,那他就更愿意开放自己。
但往往我们都想抓住沟通中的控制权,不愿意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不能倾听对方的真实想法,造成了沟通不良。
比如,夏洛蒂牺牲了原来的城市生活,陪丈夫乔来到另一个城市攻读博士学位。原以为丈夫毕业后他们可以再搬回纽约,她再继续自己的事业。但是乔并没有这种打算,他打算毕业后留校任教。两个人为此争吵不休,妻子认为自己为了丈夫的学业放弃了太多,丈夫认为妻子的牺牲算不了什么,他的事业才是最重要的。各自坚持自己的立场,谁也不愿意去倾听对方,不去了解对方,造成夫妻关系紧张。
也许夏洛蒂和乔,一方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耐心倾听对方的想法,就会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不至于弄得剑拔弩张。
第二个技巧:用开放的同理心去倾听
良好倾听的核心是同理心,我们需要保持敏感度,以感兴趣、开放的心接纳他人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也就是说同理心是指对他人的感情抱有开放的态度。
首先,倾听中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专心听对方说完,充分让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对方所说后,再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而自己主导谈话,是很令人反感的。或者在别人没说完时,就急着说一些鼓励之类的话,或一些自己类似的经验,也同样令人反感。
比如,有个朋友因为工作的烦恼,对你倾诉:“我非常讨厌我的工作!”你也许是出于安慰,回复对方:“是啊,我也一样。”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倾听方式。我们应该倾听和了解对方要说的内容,不要急于发表感受、经验、忠告或意见。应该这样回复对方:“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其次,为了做到同理心倾听,还必须把自己的成见、假设和需求等搁置一边,用心听对方说话,留意对方说话的情绪和潜台词,而不要急着去掌控。这需要两种活动来配合。一是开放自己去接纳;二是从感同身受,转而为他人设想。
例如,丈夫跟妻子抱怨不想出差。也许妻子的感受是丈夫不想出差的原因是不想离家那么远。但丈夫不想出差的原因,其实是担心在大庭广众的会场讲话会紧张,比证明自己的能力困难多了。所以,从感同身受到为他人设想,去了解丈夫的想法,以同理心听他诉说,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感受。
最后,要做到同理心,还必须对他人的沟通风格有敏锐度。每个人的情感需求不同,沟通风格也不同。举例来说,面对压力时,有人需要独处的时间;有的人则需要跟别人谈一谈,缓解压力。有的人认为声音大、重复性高的谈话,代表热情和投入;而有的人则认为这是无礼和敷衍的表现。
所以,要想做到敏锐度,就要以感兴趣的态度去发现别人的感受,尊重并理解别人的个体化沟通方式。
第三个技巧:化解情绪化反应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内心都不安全感。如果在与别人沟通中,别人说了某件引发我们焦虑的事情,我们的情绪就会产生过度反应。过度反应有可能使沟通变成了“战争”,怎么才能化解情绪化反应呢?
首先要避免自己的防卫性反应。逃避、争论、责难、操控,或不惜任何代价的妥协都是防卫性反应的表现。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不要等情绪积累成愤怒时才谈,当冲突来临前,就公开谈一谈。认真听对方说完,让对方尽量多说一些,不管你是否同意对方的说法。不要一遭到挑衅,就防卫性的回嘴,或产生想要逃的冲动。控制过度反应的最好方法是,勇敢地处理让自己情绪紧张的情况,并容忍随之产生的焦虑。
其次如何面对一个愤怒的说者?遇到一个情绪激动的愤怒者很生气地大声骂你,保持冷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试着将焦点集中在倾听本身,而不要放在说话的人有多么难缠上,不做过度反应,保持冷静,那么关系的焦虑就会开始缓和。生气的对方会觉得你在听自己说话,便会逐渐冷静下来。如果这样做无效,或者对方太过分或冒犯自己,那就必须在情绪爆发前提出抗议。但不要攻击对方,不要火气过大,可以说:“抱歉,我们现在没办法继续谈下去,我很生气,待会儿再谈吧。”“如果你不用这么讨厌的方式说话的话,我会试着听听你的想法。”
最后,找到过度反应的原因,尊重各自做自己的权利。接受别人做他们自己,我们做我们自己,你就不会企图改变别人,而当别人表现出一贯的行为时,我们也不就不会有过度反应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学会欣赏这些差异那么慢慢你会觉得一般认为比较难相处和不讨人喜欢的人,在你眼里也会渐渐软化。
如果别人因为你说的话产生过度反应,我们要考虑一下产生过度反应的原因,是挑错了时间?还是声音里有激怒对方的语气?以后尽量避免。
《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让我们明白了倾听在沟通当中的重要性,在沟通的两大要素中,善听比说更重要。通过掌握倾听的三大技巧: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用开放的同理心去倾听、化解情绪化反应,可以让我们打通沟通阻碍,成为人际关系高手,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倾听是一种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倾听不仅是我们自身的一种需求,也是我们送出去的一份礼物。有效的倾听通常是能让我们与他人愉快相处的最好办法。让我们借由此书,迈出有效倾听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