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有差别,正因为有差别,才不顾一切的飞向代表希望的火光。要么火灭,要么蛾燃。
看着偌大的图书馆,里边浩瀚的图书,巨人面前总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我又一次的从图书馆的第一层书室爬到另一层又一层的书室,林林总总的图书相继入眼。如果我要读完这些图书那得需要花多久的时间?我为我这个想法感到可悲可笑,知识根本就学不完。我敢确定没有一个读者自大到我敢说读完所有图书。一生那么短,四年更是短,如今过去年半,我能读多少在这个图书馆?这个想法让我感到狐悲。
前段日子,我总是窝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每天花个几个小时,读着一本或者几本的图书,那些日子总是令人满足(今天没有白过,我看了书呢,哪怕只是小说)。人们总是这样,为自己的那小份新天地感到满足,但却忘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载籍浩瀚的图书像利剑的寒光惊醒了素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而图书无穷。
这样才能把有限的时间投到无穷的图书中?想不到答案的我,决定走出图书馆,用思考把心中的想法沉淀。我的知己很理性很凄惨的认识到:阅读并没有大的什么用,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帮助甚少,一些名人似乎没有阅读的爱好。真的是这样?我无法得出答案,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读多点书是好的,可我的潜意识是无数的其他人的观点集合而成。时间甚少,我应该择重而读,书与书的关系就好像是熊掌与鱼的关系,我们必须放弃什么。如果什么都想得到,那一定什么都得不到,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别。
每一句话都应慎言,每一步都应慎重。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迷上心理学,大路上我会盯着别人的脸,别人的行为,于此推测出这人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例如观察眼睛,人说谎眼睛会向右上方斜因为人在思考的时候眼睛向右上方斜,回忆的时候眼睛往左上方斜。然后根据他人的行为反观自省从而了解自己。我在图书馆所借的图书也是心里学的,主要是行为心理学。别人看到我所借的书总是有些诧异,总会询问:你的心理是否有问题?我以为我的解释可以让他们理解我的行为。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有些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定型了,一些观念根深蒂固,解释也就苍白了。这是差别,别人不理解的差别。
我们无法要求他人的理解,差别让我们不同。后面还需我们继续走下去,慎重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