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键在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履职、勇于担当作为,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其中,能否密切结合实际,做到盯紧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十分关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尤需党员干部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立足实际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好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见真章,才能收获实效。

  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马克思说过,“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有问题发现不了、认识不到,就谈不上解决。古人有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对实际问题有着实在而具体的接触和体验,有助于激发内心感受、找到解决良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听民意、访民情、知民愿,才能知道一线有什么问题,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盯紧问题,还要善于分析问题。“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能不能在认识上递进一层、思考上深入一步,实现从发现问题向洞悉问题的飞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路径和成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学会从个性中寻找共性,从现象中发现规律,仰赖于完善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分析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加强学习与思考,掌握创新理论与科学方法,才能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拥有分析问题的知识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