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
纸牌屋中的主角弗兰克说:“接近权力让一些人错以为他们拥有权力”。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错觉,不只是权力,很多事都是如此。
正如我们的视觉系统在看到一副不完整的图案时,下意识地会把它想象成完整的。
这幅图中,你看到的是三个残缺的圆。但在中间的三角形构成的环境中,你更愿意相信圆是完整的,它们只是被盖住了。
我们也会在自己马上要获得某件东西的时候,误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它。
微信好友有很多,但你真的能和他们建立关系吗?家长们说考上好大学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不妨问问考上的同学他们的感受。
有个朋友告诉我,今年2月份她找了份心仪的实习,与公司约定寒假结束后上班。她很珍惜这份实习机会,面试成功后依然不敢松懈,针对工作内容做了许多功课,希望能在公司好好表现。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疫情持续不断,学校没有发布返校通知,这令她无法按约定时间到岗。在她几番询问下,用人单位依然不能接受线上办公。一个傍晚,正在看书的她接到了HR取消offer的电话……
一位很喜欢的老师说:“侘寂就是在你马上要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失去它”。
“天堂地狱都没法给你慰藉,只有我们自己,渺小,孤独,奋斗,与彼此抗争,我向自己祈祷,为自己祈祷”。
文化工业
看书时看到一些内容,感到振聋发聩。
摘录一些:
“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撰写《启蒙时期辩证法》时自创的一个词汇,“工业”一词在文化工业里指的就是文化本身的标准化。在这种工业生产体系中生产的文化产品具备一切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特点:商品性、标准性和批发性。
文化工业的生产原则是:什么是最打动人的,就把什么生产出来给人享用,即使这是一个骗局。在此原则下生产的消费品,不需要具备文化,只需要提供给大众娱乐。
卓别林的电影,我看了很多,大概有二十几部。很多人在看卓别林的影片,或者了解他以前,往往会因为刻板印象而认为他的片子都是喜剧。喜剧元素当然有,但他的高明之处是把悲剧的灵魂藏在喜剧的外壳里。
有一回在我寝室里看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室友见片子是黑白的,随口一说:“你好高雅呀,看黑白电影”。
在2020年,看电影是一件高雅的事吗?倒也不见得。电影院每天都有各种影片上映,争夺消费者的心智。室友的话也反映出现代人对于文化产品的偏好,“好”的商业片是拍给大众看的,小众的片子往往票房惨淡。大众喜欢出现明星、特效、英雄主义的电影。
黑白电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但室友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一部悲剧。
即便它是悲剧,我仍然被片中的幽默元素逗乐。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我居然在他人的不幸中享受娱乐。
养花
上个月,他送了盆月季给我。
当时它还是株小苗,但叶片暗绿,枝干坚挺,看起来很好养。
它长得很快,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会观察它的生长变化。眼看它慢慢长芽、抽枝、散叶。为了让它长的更好,还给它换上专门的月季营养土,用青山盆供着,修剪多余的花枝,遵循干湿交替的原则按时浇水。
即便这样悉心照料,依然还是出了问题。
老叶变黄,脱落。新长出来的小芽停止生长,叶子变得枯黄。
它生病了。
仔细查看,发现叶背长满螨虫,植株也结了许多网。遂买来农药除虫。
虽然养的是花,但却觉得像在养孩子。其他同龄人都养猫猫狗狗,养花的我是不是显得有些落伍了。但它也是生命,绿色是我喜欢的颜色,让我感到平和、安宁。等一株花开的心情,就像叠纸牌的孩童,小心翼翼,期待最后的成品,即便没有人在意。
养花是急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