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聊到关于消费观念的话题。
女孩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我深以为然,脱口而出:“二师兄说得对。”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在想,我确实很认同女孩的消费观念呀!
直到最近,通过趁早精读会,我接触到了《工作前5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这本书,才对我的理财观念有了一次彻底的颠覆。
觉醒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应该都和作者一样,经历了一段对金钱伸手即来的无忧无虑的时期。随着学习、毕业、待业、工作、失业、跳槽、漂泊、疾病,越来越多的接触社会,突如其来的各种意外,让我们很不适应,进而频发经济危机。一部分人面对困境,向家人伸出了求助之手;一部分人面对困境,树立起了自己的理财观念。
攒钱是为了不可预知的未来提供一份物质保障
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对于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也越来越明显,未雨绸缪,能够预先为未来做准备的人,才更有可能具备掌控未来的关键能力。
可能某一天,某个行业就失去了竞争力,大批从业人员因此而下岗;也可能某一天,企事业单位改革,铁饭碗不复存在。专车APP的诞生,让出租车行业风光不再,共享单车的出现,又重新改变了行业格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逐步成熟,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职场危机只是我们很容易预测到的一种意外,面对突如其来疾病或者我们无法预料的其它可能,我们需要理智的根据自己的日常支出情况,计算出一个合理的资金安全警戒线,为我们可以更有安全感的生活提供最基础的物质保障。
攒钱是为了学会克制欲望,改变对金钱的态度
当我们刚刚工作,每月收入几千块的时候,初入社会的小菜鸟,顿时觉得手头宽裕了,学生时代遥不可及的各种小东西都可以疯狂买买买了。兴奋劲没过几个月,每月入不敷出的薪水就开始严重告急,于是开启了透支信用卡或向家长求援的模式。
随着工作一段时间,收入也相应增加,每月也可以有了几万块的收入,顿时又觉得手头宽裕了,小白领时代遥不可及的各种奢侈品都可以疯狂买买买了。兴奋劲没过几个月,每月入不敷出的薪水又开始严重告急,依旧重复着曾经的月光模式。
经过职场拼杀,终于成为企业高层,每月有了几十万的收入,自我感觉进入了中产阶级,奢侈品我来啦!换车、换房,没存款可以贷款嘛!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名青年才俊,娶了漂亮老婆,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三十多岁的年纪,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某企业高层,年收入几百万。因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对收入充满自信,贷款给自己和老婆都买了豪华汽车,也在城郊买了一幢小别墅,为了孩子可以受到最好的教育,也为孩子找了最好的学校,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随着主人公事业越来越顺风顺水,行业地位越来越高,终于又迎来了重要的职场机遇,另外一家企业抛出橄榄枝,给出了更优越的条件和更高的职位。不过新企业有着自己的规定,薪水分期支付,每月给一部分薪水,年底有奖金,几年后根据工作成绩还有机会得到一定份额的公司股份。
面对如此诱惑,主人公梦寐以求,却不敢跳槽,因为面对新的分期式收入结构,每月拿到手的钱还不足现在的一半,他无法应对现有的生活支出,只能与机遇擦身而过。
欲望永无止境,无论我们有着多高的收入,都会有更多的诱惑可以让我们仍然入不敷出,如果依旧保持着月月花光的精致生活理念,很难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
攒钱不只为了消费,而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面对学习,我们知道要刻苦一点,虽然前期辛苦,但是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得到能力的成长。
面对健身,我们知道要努力一点,虽然前期辛苦,但是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得到健康的身体。
面对攒钱,很多人就未必认同这一理论了,可实际上同样是前期辛苦一点,但是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得到更加自由、踏实的生活。
另外一种声音
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确实有一部分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理论,他们从不攒钱,透支消费,最大程度的用物质上的满足来奖励自己精力和体力的付出。可是,这些人在消费的同时,付出了更多的精力、体力和努力,人们只关注到了他们肆无忌惮的消费,却忽略了他们强大的个人能力和罕见的历史机遇。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这句话更多的是一个最好的放纵消费欲望的理由,而不是鼓励自己增强赚钱能力的动力。
对于大多数信奉这句话的人,几年过去了,钱没攒下来,也没多赚多少。小小的购物欲都无法做到自控,又凭什么在更残酷的职场与精英份子竞争,又凭什么进入的精英阶层。
比我们优秀的人,一定比我们更努力,他们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纵。
存钱
增加收入
增加收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增收,就是通过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做些兼职,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另一种是间接增收,就是通过学习、读书、参加社会活动、增加人脉等方式,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将来的升职加薪潜力。
控制支出
控制支出的第一种方法与增收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让自己充实起来,这样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冲动消费了。
第二,理性购物,列出待购清单,理性分析需求,尽量避免冲动购物。
第三,买东西贵精不贵多,没有用的东西,再便宜也是浪费。
第四,增强买买买的能力,深入研究想买的产品,找到更便宜的购买方式,想出更合理的使用方式,比如对于女孩来说,买得多不如会搭配,可能会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第五,养成记账的习惯,记账是手段,不是目标,要定期研究账目支出情况,分析消费习惯,减少不必要消费。
投资
投资之前首先要评估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另外要想好这部分钱多久以后可能会用到。
风险承受能力
众所周知,收益越大的理财方式伴随着更大的资金风险,具体的取舍就要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
资金闲置周期
比风险承受能力更重要的就是资金闲置周期,拿短期就需要去用的钱,投资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就算明知道几年后很有可能会有大幅收益,但是面临一个月之内就急用钱的现状,很有可能面临没有收益,甚至损失本金的结果。
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
这是一项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资金的安全远比收益更重要,所以面临不可遇见的未来,分散风险是东山再起的基础。
寻找投资洼地
资本会像水一样,自动流向低处。拿买房为例,如果某地产为了促销,开盘就放出了非常便宜的价格,那么大家都会蜂拥而至,很快就会抬高销售价格。反过来,如果某地产房价虚高,那么大家就会逐渐远离,慢慢的虚高房价就会像市场屈服。同样的,我们投资理财的时候,也需要去挑选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去捡便宜。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比例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消费习惯、家庭负担等等各种情况,从高风险投资、低风险投资和日常开销等几个方面来权衡具体的配置比例。
别人的经验只能用来借鉴和启发,无法复制
每个人的个人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外部因素又处在剧烈的变化当中,内因外因皆不相同,所以看到别人的经验,我们更应该从中去感悟一些适合我们的道理,而不要完全复制别人的具体做法。
保险不是理财,但是合理分配一定比例的保险可以保障财产安全
现在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情况,很多人到保险公司买理财产品,目的是为了得到收益;又有很多人到银行去买保险产品,目的是为了得到保障。保险不是理财,但是成熟的理财观念,会合理分配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投保来应对意外,以保障财产安全。
大众投资方式
储蓄,最传统的理财方式,也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也是最亏本的理财方式,因为跑不赢通胀嘛。现在各个银行都会有一些“宝宝类”产品,收益远高于定期存款,而且取用不受限制,随用随取,非常方便。我本人选择的是招行的“朝朝盈”,强烈推荐。
理财产品,不同平台有不同的理财产品,良莠不齐,风险收益不一,投入前一定要做足功课,我本人对此类产品认同度不高。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高自由度的投资方式,需要强大的内心、理智的判断、严格的纪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炒股逻辑,别人的经验只能用来借鉴和启发,无法复制,这句话放在炒股方面,尤其适用。
未来
什么是财务自由
不思进取的富二代,有钱、有闲,未必幸福快乐,也许很空虚。
高收入的退休人士,有钱、有闲,未必幸福快乐,也许很空虚。
中大奖的暴富人士,有钱、有闲,未必幸福快乐,也许很空虚。
……
财务自由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只是钱的问题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自由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更高级的自由,是可以在不想做什么的时候不做什么,不被金钱所裹胁、不被欲望所裹胁、不被道德所裹胁、不被其他人所裹胁,可以真正按自己本心的所思所想,表达真正的自己。
富足
通过努力工作、克制消费、合理理财,最终我们可以达到物质富足的目标,但是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把学习作为毕生的目标,有相爱的另一半,有可爱的孩子……
理财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消费,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自律精神,是一种认知模式,一种幸福快乐的能力。理财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爱才是生活的永恒主题,亲情之爱、友情之爱。光有钱没有爱,那只有跟孤独为伴;光有爱没有钱,那爱熬不过贫寒;有钱保障生活,有爱增添光彩,有钱有爱,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即不会因为缺乏金钱而阻碍到双方爱的交流,也不会因为过多金钱而替代了爱的沟通,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