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老师讲到人无非就是两种关系,和父母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当让我们思考和父母的关系对我们感触最深或让我们有童年阴影的一件事或一个瞬间,我之前在参加线下读书会时老师也是问了同样的问题,我当时其实脑袋一片空白,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觉得无论父母对我们怎么样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在老师慢慢的引导下我才回忆起了自己童年父母之间的相处和矛盾,其实回忆起来都是伤心难过,可能大脑的空白是想让自己选择性的逃避。所以后来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和老公的关系自然而然延续了父母的相处模式,说话偏激,带刺,冷暴力,情绪化都在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我们找到问题的源头时不是抱怨原生家庭,而是要借助原生家庭的力量让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看到我们的父母在他们那个年代能够努力的生存已经实属不易,他们也是受伤者,也是被同情的人,所以我要做的是当下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模式,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在延续原生家庭。
终身成长的心态,我是樊登的老会员,经常听樊登老师的课程,不间断的给自己充电,我2016年开始进入家庭教育,学习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国学经典,每天早起读书做笔记,这样的状态持续到2022年,我想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我学习,孩子终究会看到妈妈的努力和好学,但是二宝在五年级的时候,孩子由于外在的身体快速增长,外在的变化导致内在的心里也处于无助的状态,孩子好像乱了,但我没有与孩子共情,孩子一味的和我对抗,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有时都会怀疑我学的东西到底有用没用,当孩子出现问题自己确没有能力去解决,学的东西好像也用不上,自己努力的给孩子树立榜样,可是孩子也看不到自己榜样的形象呀!我按照樊登老师说的先把自己过好了孩子就好了,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我为了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我周末不仅给孩子空间也给自己休闲的时间,坚持跳舞,小宝学古筝,我陪着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坚持学习古筝,以身作则,平时孩子写作业,我练练古筝,始终是不干预孩子,陪伴着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成长学习,无论兴趣爱好还是读书学习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我都对自己产生的怀疑,是我错了吗?错了吗?为什么孩子还是出现了我预想不到的叛逆,打破了我的认知。2022年大宝也上初三,面临着中考,孩子压力也大,那段时间孩子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时不时的感冒输液,而且成绩也是不断下滑,本来可以稳稳的考到重点中学,但现在这个状态都有点危险,虽然表面不敢给孩子压力,但内心是焦虑恐慌的。同年我们的事业也受到了重创投资失败,官司不断,大笔欠款,孩子的爸爸也是因为友情的背叛,亲情关系的破裂,事业的失败,人也处于颓废状态,而且选择性的逃避,一切的一切都赶在了一起,我真的也很无助焦虑,但是我不能因此颓废,我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欠款必须要还,人要要有信用,更要有信仰。所以我只能杠起这一切,还欠款,安抚我的两个孩子,给自己打气,生活还要继续,当然这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清楚,在我迷茫困惑无助的时候,我觉得老天爷还是眷顾我的,我有幸参加了线下读书会,在读书会里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问题毫无保留的抛出来,老师给我答疑解惑,通过我们所读的《非暴力沟通》《由内而外的教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走出原生家庭》《重建亲密关系》这几本书,加上老师的引领和我们书友的共情,思想的碰撞,慢慢的我被疗愈着,让自己躁动不安的心慢慢沉淀下来,面对大宝中考的压力,小宝的叛逆,紧张的夫妻关系,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学习就是对自己层层剥离,所以是需要过程的,这次通过《陪孩子终身成长》的这本书又让我有了新的认知,更清晰的认识到我、孩子、老公之间出现问题真正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不是焦虑不安,而是能够和善而坚定的坐下来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打破了原有的相处模式,重新建立了亲密关系。
感恩读书会,感谢我遇到的老师,感谢姐姐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和相伴,感谢我的孩子和我的老公,让我喜欢上了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