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那震撼人心的阅兵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作为市文联的一员,当我凝视着那整齐划一的方阵、先进精良的装备,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从这场阅兵式中,我看到了历史的回响、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担当。

       在九三阅兵式上,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阅兵式上,那一辆辆历经岁月洗礼的战车,一件件锈迹斑斑却依旧闪耀着光芒的武器,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80年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他们从未放弃,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无数的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段历史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我看到了民族的团结。阅兵式上,那整齐划一的步伐、威武雄壮的方阵,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同仇敌忾、共御外敌。无论是前方的战士,还是后方的百姓,都为了抗战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在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弘扬这种团结精神,凝聚起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作为市文联,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弘扬团结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也看到了民族的精神。阅兵式上,一个个方阵迈着坚定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包含着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等优秀品质。在抗日战争中,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支撑着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敌。如今,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作为市文联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将这种民族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它的魅力。

       我看到了科技的进步。阅兵式上,那先进的武器装备、高科技的军事技术,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和科技水平。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化的军事装备,从落后挨打到自立自强,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更是科技创新的结果。科技的进步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素材。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科技发展,将科技元素融入到文艺作品中,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我看到了时代的担当。先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不仅展示了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更体现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而文化建设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市文联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我们要以文艺的形式记录时代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阅兵式的举行,不仅是为了纪念历史,更是为了维护和平、捍卫正义。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因此更加珍惜和平。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侵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市文联,我们要通过文艺交流活动,传播和平理念,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用文艺的力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三阅兵式,是一次历史的回顾,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作为市文联的一员,我们要以此次阅兵为契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用文艺的形式,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