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条理,写到哪儿算哪儿吧!主要说说这两周的事儿,权当一个记录。真正体会到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是多么美好,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第一次在正规工作实习
实习是同学推荐的,当时没有了解太多就急匆匆地去面试了。但没想到面试与面试官聊得很投机,就决定在那儿实习了。虽然这家APP创业公司与我目标中的知名公司实习相差甚远,但真正投入工作后发现,小公司确实有小公司的好。你可以参与到公司的产品设计与内容搭建中去,你写的文章就可以放在APP首页,你现在所做的一切可能就会确定未来产品内容的风格走向。总之,一切都很新颖,一切都需要创造,是一份需要“脱离舒适区”的工作。虽然偶尔也和朋友抱怨,工作不轻松,但是其实心底是开心的。想出一个有趣的话题,收集好写作素材,找出写作角度,构思好写作结构,最后成型的时候,心中的畅快感无法言喻,“好可怕”。
|第一次收到女生节礼物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女生节开始流行起来了,大概也是商家营销的产物吧!上星期公司人力资源的姐姐就开始收集女同事们的自拍照,印在杯子上当做礼物。入职几天的我也交了两张,一张去年7月份左右的自拍以及大二志愿者时拍的证件照,与QQ群里都是各种姿势美美的自拍照形成鲜明对比。在真正少女的时期没能够少女,现在的我似乎又无法再次强行少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外表上。但是,虽然不愿装少女,但是不意味着我愿意过妇女节。
|第一次早上6点起来写论文
一位日本女性曾写过一本书,大致的内容是人生不应该是or,而应该是and。她是一名母亲,有三个孩子,并且全职上班,但是与此同时她攻读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并最终拿到学位。论文,实习,专八等这一系列挑战同时袭来的时候,我要做的并不是选择题,而是要把每一项都做好。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比想象中的要强大!
|第一次每天通勤三小时
每天三小时的通勤似乎是一个灾难,但是我似乎因祸得福。在宿舍或是图书馆这种安静的环境中,我大多数都在刷手机;反而在地铁公交这种嘈杂公共场合,还能静下心来看一些东西。最近看了几本心理学的书。我觉得中国人与日本人在某些地方有相像之处,就像《菊与刀》里面谈到日本人的indebtedness,这是我长久以来的状态,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朋友,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这么美好的事物,不值得被如此美好地对待,其实就是对自我价值没有认同感。之前,我也模模糊糊意识到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远离家乡上大学之后,我逐渐慢慢地走出这种状态,但是每次寒暑假一回到家里或是与父母联系,这种状态会迅速回归并无法控制。
原来的我会把家庭中的纷争总是归结于自己,总觉得如果自己做了什么,是不是这种纷争就不会出现呢?以至于在家庭以外的人际交往中,总是患得患失。但是第一次有人对我说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这一切都不需要我承担的时候,第一次有人建议我远离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时,我突然觉得:我被原谅了,被救赎了。我心中曾无数次闪过这样的念头:就这样吧,我过好自己就行;但往往同时有另一个声音跳出来阻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如果自己无法改变,任何的外力因素都是无效的。此刻的自己是原来每时每刻无数的自己相加的结果,从呱呱坠地开始到此时。我很怕黑很怕“鬼”,虽然我偏“唯物”,但是还是莫名的怕。为什么呢?因为几个月大的时候,爸妈去上班,我就每天一个人被留在摇篮车里,从早到晚,我外婆每次到时间就会给我送个奶瓶喂奶而已,其余时间都是自娱自乐。这还是过年期间她夸我从小就“懂事”的事例。我也很怕狗,每次遇到宠物狗都会屏住呼吸绕路走的那种怕?原因很简单,因为六岁的时候被狗咬过,那时候家里穷,近七百块钱的狂犬疫苗费都是第二天借来的,才去打的针。我当时好怕,万一凑不出那个钱,我是否还能写下这些字。
记忆这东西真的好可怕,我甚至能回忆起当时被狗咬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