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应当比三多比三少

比较之心人皆有之,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人,比较的内容、比较的对象也不尽相同。比较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方向正确的比,可以有效激发人的进取心和奋斗动力,方向错误的比,小则自寻烦恼、大则遗害身心,实则是一把双刃剑。那么,年轻干部应该比什么?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比三多,比三少。

多比一些反思自省,少比较进步快慢。年轻干部进取心强烈,肯干事、能干事,也有思路、有活力,但心浮气躁、争强好胜的心理也有之。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在干部任用公示时,一些年轻干部喜欢拿公示干部的年龄与自己作比较,羡慕别人提拔快的有之,抱怨自己进步慢的也有之。能够在比较中发现差距不足是好事,但不能正确认知自己就会变成坏事。有权必有责、权责必对等,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职位高低、提拔快慢是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选配的。古语说“德不配位,必有余殃”,能力水平不到位,工作吃力且难以服众。人的成长有快有慢,但终究是一个能力积累沉淀的过程,当干事本领和成事能力积累到一定层次,“机遇”自然水到渠成。年轻干部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把本领练强、把工作干好,多找自身不足、常破心中之贼,保持平和心态走好每一步。

多比一些务实奉献,少比较投机钻营。一段时间以来,网上流传着不少所谓的官场处事学说,多传播趋势攀附、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腐朽思维,对一些年轻干部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直接表现就是在一些年轻干部中出现“躺平”“内卷”“作秀”行为,躺平者信奉“洗碗效应”,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内卷者信奉“丛林法则”,物竞天择、强者生存;作秀者信奉“第一印象”,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凡此种种,都是党性修养不足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过,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趋势攀附、投机取巧、损人利己可能一时得势,但终究不能长久。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看似吃亏,但亏吃的踏实、事办的安心、人行的稳当,长此以往,才能真正走的稳、走得远。

多比一些勤劳朴素,少比较奢靡享受。人贵在知足常乐,钱不在多,够花就好。房不在大,够住就行。有些年轻干部喜欢与他人比收入、比吃穿、比住行,比来比去,比松了干劲、比低了意志、比小了格局,有的甚至心态失衡,滑入贪腐的深渊。“成由勤俭败由奢”,比奢侈归根到底比的是欲望,收入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穷的,拿有限的收入填补无限的欲望,结果可想而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年轻干部既然选择从政这条路,就要断了为官发财这条绝路,守住内心、管住小节、不存侥幸、看淡物欲,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