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曹操带领部队去讨伐张绣那厮。
不料天气太热,部队走偏了,愣是找不到水源。军士们已经没有唾沫可咽,眼看嗓子就要冒烟了,估计一遇敌军,还没打就蔫了。曹操见状,站在一块大青石上,高声讲道:“弟兄们,前面有一大片梅树林,结满了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那时候没有麦克风,队伍拉得长,将领的演讲要靠军士们口耳相传。一说起梅子,口舌生津,估计将士们一边传话一边咕咚咕咚咽口水。大家抖擞精神,加快行军速度,终于找到了水源。
这便是演讲史上一个著名桥段,名叫“望梅止渴”。有人认为,曹操有欺诈军士之嫌,说谎都不打草稿,实不可取。也有人认为,曹操演讲的目的是鼓励将士的斗志,尽管他所说的杨梅林未能验证,但的确起到了“解渴”的效果。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来:什么样的演讲才是好演讲?
邵守义先生在《实用演讲学》中这样说:“演讲的主题正确与否,决定着演讲活动本身的社会意义。因而它对整个演讲来说,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邵先生给出一个大前提,“演讲的主题应该正确”。但并未阐释“正确”的确切含义,估计是演讲主题必须积极向上,不能把人引向歪路、邪路。
演讲家李燕杰曾做客“新浪网大讲堂”,谈及这个问题时称“没有智慧的演讲等于零”,并解释说“智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哲理”。《中国青年报》曾刊载东方牧(蔡顺华)先生的文章《震撼心灵的演讲毋须掌声》,提出“演讲需要共鸣,演讲家需要掌声,这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共鸣和掌声,要靠思想智慧、真情睿语去激发。不能引发听众思考的演讲等于零,最震撼心灵的演讲不需要掌声!”该文认为评价演讲的标准应该是“能否引发听众思考”。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得出一种评判演讲好与否的标准:即在演讲主题正确的前提下,能为听众“解渴”、对听众“有用”的演讲就可以称之为好演讲。具体说来,“解渴”“有用”,即演讲能回答听众心中的疑问——“我为什么要听你演讲”,并能引发听众思考,能给听众带来益处和正能量。
多年以前,我读大学那会儿,负责一本校刊,去向一位同学约稿。该同学用鼻子看了我一“眼”,反问道:“我凭什么给你写?”我瞬间石化,好尴尬啊。
多年之后,那一幕仍镌刻在我脑海中,当时的尴尬与不解早已了无踪迹,只剩下对这件事的反思。待读到《乔布斯的魔力演讲》时,我方恍然大悟,原来对方根本就不在乎你说什么,只在乎自己,只关心你所说的与他有什么关系,对他有什么好处。
“你的听众希望听到重要信息,了解到新的知识,同时希望学习的氛围尽量幽默轻松。……更重要的是,人们想知道下面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我应该关心这些?”该书作者卡麦恩·加洛如是说。
这样说来,曹操的演讲解决了听众的“干渴”之急,应该算是一篇好演讲。
因此,我们可以将“解渴”“有用”当作评判演讲好与否的标准,你演讲应该从听众出发,处处为听众考虑,变说教者为分享者。当你能轻松地达到这一点时,你也会具有演讲家的范儿。(厉弢)
ོ嗨,©版权说明:欢迎转载,请联系厉弢获得授权。如果喜欢,请来赞一下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