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
对白不是对话
银幕对白必须具有日常谈话的形式,但其内容必须远远超越寻常谈话。
首先,对白要求压缩和简约。
第二,它必须具有方向。对白的每一句交流都必须将场景中的节拍向与变化中的行动相对应的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转折,而且没有重复。
第三,它应该具有目的。围绕转折点构建场景并形成场景弧光。
同样的信息拆解为一系列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的短剧,观众于是乎会一点一点地吸收 —— 457
对白不要求完整的句子。我们不要总为名词或动词伤脑筋。
高声朗读你的对白,以避免拗口之处或无意识的尾韵和头韵。
尽量不要写出会让人注意其本身的对白,一旦你认为你写出的东西词藻秀丽、文学性很强,就应该把它删掉。
长话短说#
简短对白的快速交流。
生活总是动作/反应。没有独白。
一个人物可以对它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做出反应。
悬念句#
拙劣的对白,无用的话语,尤其是介词短语漂浮在句子末尾。结果,意义被藏在句子中间某个地方,观众必须听完最后的空话才能领会。正是这一两秒钟内他们就会厌烦。
优秀的电影对白倾向于采用尾重句来构建:“如果你不想让我干,那你为什么要给我那个······”眼神?枪?吻?尾重句就是“悬念句”。其语义被延缓到最后一个字,迫使演员和观众听到台词的末尾。
无言的剧本#
对电影对白的写作的最好忠告就是不写。只要能创造出一个视觉表达,就决不要写对白。 —— 461 (内有举例)
形象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对白是令人遗憾的第二选择。对白是我们加在剧本上的最后一层东西。不要搞错,我们都喜欢精彩的对白,但少既多。
描写#
将电影植入读者的脑海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描写:让读者翻阅稿纸时,感到有一部影片在他们的想象中流动。
这并不简单。第一步要准确认识我吗想要描写的是什么 —— 看着银幕的感觉。
所以我们会不断地用“我在荧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来约束我们的想象,然后只描写那些可以拍摄出来的东西。
现在时刻中的生动动作#
在稿纸上,生动性来源于事物的名称。名次是物体的名称;动词是动作的名称。要使写作生动,应回避采用泛指名次和带修饰语的动词,努力寻找事物的具体名次:不要说“木匠使用一根大钉子”,而要说“木匠捶打一根尖铁钉”。
可以回避抽象词汇,回避形容词和副词,多用最具体最活跃的动词和尽可能具象的名次,这样,即使是固定镜头也会活跃起来。 —— 465
有一种检验方式是“我在荧幕上看见(或听见)了什么?”。删除一切通不过这一检验的明喻和暗喻。例如:“好像”是在荧幕上并不存在的比喻。一个人物不会“好像”什么一样走进们来。他走进门来 —— 句号。
当代荧幕剧本是一个主场景作品,只应包括那些对故事讲述绝对必要对角度描写,不应有其他的角度 —— 466 (内有详细举例)
“但是,在基本的故事讲述角度之外,主场景剧本使作者可以对电影的导演首发施加强烈的影响。作者可以不用标明角度,而是通过将他们拆解为单倍行距的小段来暗示角度的变化,把描写分成单元,用形象和语言微妙地指出镜头距离和构图。”
形象系统#
作为诗人的荧幕剧作家#
诗化并不等于美化,不等于装饰形象。
准确说,诗化是指强化表现力
作为观众,我们对每一个形象——对反应队会带有一种象征意味。
讲故事的人然后会在观众心中逐渐增强这一自然的倾向。
大部分物体在一部具体的影片中都会产生错误的内涵。所以,可能的形象图谱必须大幅削减,仅留下具有合适含义的物体。
形象系统是一个主题策略,是植入影片中的一个意象范畴,从头至尾连贯一致而又无不无变化的在声画中反复出现,但要作为一种潜在的交流以微妙的方式来增加审美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范畴”是指从物质世界中提取出来的一个主题,其宽泛程度足以涵盖足够的变体。比如一个自然为——动物、季节、光明和黑暗,或者一个人文维——建筑物、机器、艺术。
这一范畴必须重复出现,因为一两个独立的象征物效果甚微。但是一个形象按照安排反复出现,所产生的能量却是巨大的。
因为变化和重复,可以将形象系统楔入观众无意识的底座。
不过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观众察觉你在将电影诗化,不要让观众意识到它的存在。
形象系统可有两种方法来创立:外部形象法或内部形象法。
外部形象法,选取一个在影片外,就已经具有象征意味的范畴,把它引入影片。例如,采用国旗——爱国主义的象征。
我必须指出,外部形象法是学生定的显著标志。
内部形象法选取的范畴在荧屏外也是没有象征意义,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而且只在影片中成立。 —— 472
片名#
一部影片的片名是用以“定位”观众的市场营销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使观众对即将来的体验有一个切实的心理准备。
一个有效的片名应该指称故事中实际存在的实在的东西 —— 人物、背景、主题或类型。最好的片名常常同时指称两个或所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