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古镇去过几个,印象里大都逃不脱高大的亭阁、深挖的河道、沿街的叫卖等俗套,所到之处,人为修缮的痕迹太重,湮没了古镇本该有的古朴和秀雅,反倒使人没有了游玩的兴致。
周庄古镇却与之大不同,虽然历经九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依然较好地保留着市镇原有的建筑风貌,明清时代的历史遗存随处可见,破败间蕴藏神韵,惨淡中饱含灵气。它们就这样静静地站立着,任岁月流逝,世事更迭,独自展现出别样的格调,历久弥新。
古镇中河道纵横,水网交织,一座座别致的古桥将两岸的建筑和民居巧妙地连接起来,游历其中,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逐次跃然眼前,颇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周庄素有天下第一水乡的美誉,“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需舟楫”是周庄生动的写照。周庄因水而生,建筑临水成型,鳞次栉比的古宅古屋在河水的衬托下交相辉映,弯弯仄仄的老街老巷在小桥的衔接中纵横交错,穿行在周庄,宛若人在画中游。
既然是古镇就不能不提周庄的历史。
周庄的兴盛离不开传奇巨商沈万三,这位元末明初江南地区的商业奇才,凭借周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江南地区的丝绸、棉布、手工艺品等物产销售至国外,同时把国外的奇珍、香料、珠宝等运回国内售出,周庄很快成为国内外商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与此同时,周庄的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壮大,短时间内沈万三便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民间传说沈家藏有聚宝盆,可以钱生钱,金银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发迹后,为了光耀门楣,沈万三企图投靠朱元璋,却弄巧成拙,犯了大忌。他斥巨资为新都城南京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城墙,又以百万两黄金代替新皇帝来犒赏三军。结果可想而知,明太祖龙颜大怒,沈氏被籍没家产,发配云南充军,沈家自此没落。
周庄因一人而兴,却并不因一人而衰。便利的水利运输网和成熟的商业及手工业为周庄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财富,造就了一代一代的商贾大亨。周庄的繁荣辐射带动了周边市镇的全面发展,规模化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般星罗棋布,至明清时代江南六府已一跃成为中国经济的腹地,一度掌握了国家经济的命脉。
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早已在神州大地上全面吹响,全国各地修路架桥、建设厂房,拆了重建,建了又拆,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便捷的陆路运输取代了水路,高效的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传统手工,在新社会,周庄的没落似乎成为了必然。
耀眼的明珠并不会因为被埋没而失掉光芒。上世纪80年代,留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景观“双桥”为蓝本,创作了著名油画《故乡的回忆》,使周庄再次广为人知,以别样的形式大放异彩,著名画家吴冠中更是盛赞“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作为我国少有的几个历史遗存,在沉寂了一个多世纪后,周庄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航程。
世间的繁华千篇一律,唯美的沧桑却是万里挑一。
周庄是少有的几个能使人安静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回味历史,感受文化,享受慢生活。
来来往往的人操着不同的口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他们或走或坐,或说笑或沉默,自得其乐。
和风吹拂,树枝摇曳,流水也随之微微颤动。树的影子,桥的影子,建筑的影子都在水中不停地变幻着模样,一波一波,扩散开来,继而,整个小镇开始一起摇摆。置身其中,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人群中有很多老外,他们同样乐此不疲,嘴里不住地嘀咕着:“Good!Good!Wonderful!”,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小女儿嘴里咕囔咕囔吃着美食,手里把玩着心爱的玩具,眼睛四顾,寻找各种新奇,她的心思都停留在古镇的表面。我料想,等她再年长一些,也会沿着很多人的足迹,再次走到这里,在喧闹嘈杂的人世间,寻找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
踏着周庄高低起伏的板石路,我走的很慢,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景色太过优美,我不忍错过,也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历史太过久远,我不堪其重。
河水潺潺,古镇不语。漫步于周庄的街巷,回味于水乡的过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中,现在变成了过去,过去也变成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