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身材完美,所以我应该要坚持运动,少吃点。要获得职场晋升,所以我应该多加班,多向前辈学习,少怨言。要成为让爸爸妈妈骄傲的孩子,所以我应该多挣钱,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和地位。要吸引理想伴侣,所以我应该变得更加优秀和完美。要实现自己立下的目标,所以,我要,每天都努力努力再努力。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这样大大小小的「应该」?又有多少我们对自己施加的暴政?
对自我的「应该思维」
昨天我们所提到的,是对他人和世界的应该思维,而今天所要讲的则是对自己的应该思维。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或者说在我个人的一个成长经历里面,应该思维,非常深刻的影响了我所做的决定。
在很多次的经历里面,每当我下定决心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我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的时候。我的身体里就好像会分裂成两个我。一个我是那个理智的去追求理想目标的自律的我,而另一个我则是那个,胆小,懒惰和逃避的我。很多时候,虽然我在努力,但却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被迫做着一些,逆本能的事情。但奇怪的是,明明都是为了一个我想要的终极目标而做的努力,为什么好像自己并不情愿呢。
陈老师今天的这堂课程让我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就是很多时候,自己其实也并没有多想要实现那个目标,而是在做一场关于努力的行为表演。对目标没有那么的坚定,但会觉得努力总没错。而因此产生的内心的抵触感和拖延,往往都是对于这种努力表演的抗拒。
不知道你在颓废期的时候会不会有和我类似的期待,期待被泼一盆冷水,或者是有一个,贵人能够把自己点醒。其实都是在寄托外界的能量,外界的推动力,来帮助我们压迫自己,去做一些违逆本心的事。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静心回顾一下,自己想做的这件事,它到底是我们,内心的渴望,还是,别人认为怎样比较好,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以为我「想要」
以我曾经的一次失败的考研为例,当时还在学校里,因为周围的同学都,大多选择了考研,爸爸妈妈也希望我能够多读一些书,提升学历,这样能够增加职场竞争力。虽然我自己并不热衷于学术,但是还是选择了考研。果不其然,选择考研的每一天,我自己其实过得都非常的痛苦,并且我面对面对这种看上去是理想目标,但实际上没那么想做的事表现就是拖延,会把自己最不喜欢的内容,拖到最后面来完成。整个备考的过程呢,也并不是非常理想。
心理学家霍尼曾经说,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在外在世界寻找到一个被别人喜爱的“自我”的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这种理想自我往往是聪明,完美,理性,自信,拥有这一切美好品质的集合体。而这与我们自己的现实是有着非常大的反差的。就好像害怕这样的,反差被发现,秘密被揭露,我们会竭力的去维护,这个幻想中的自我。但遗憾的却是这种理想的自我,并非出自我们,自身本心的渴望,而是存在于各种规则,或者是外界的评价,所堆砌出来的理想自我。
甚至不用外界去驯服,我们会自己驯服自己,我应该去努力,我应该温柔贤淑,我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旦,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理想的自我有所悖逆,就会陷入自我指责和压迫。
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不同努力
这种因为理想自我,被逼迫的努力,和出于真实自我的渴望,自然的努力是不一样的。虽然看起来都好像是向上的,但是前者会常常感受到与真真实自我对冲的能量。努力,本身比目标更重要。而后者,则更加专注于想做的这件事本身,而努力则成了最不值得标榜的,自然而然的事。
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对于如何摆脱这种应该思维,陈老师给出了一个建议,就是让我们更加认真得去注意自己的感觉,去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即便它可能和理想化的自我有很大的差异,也要学会包容和接纳它。
因为凡是真实,必将相遇。我们,最终都无法骗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