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这句著名的话是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的开头。
孙致礼先生如此译:“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其他中文译本还有不少,但因语种隔阂,无一版本能准确传达奥斯汀本人文字中的俏皮诙谐和讥讽。
每次看简·奥斯汀,我都有同样感受:二百多年过去了,女人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女人人生的目标,或成功的标志,依然是找到个有钱男人。
《傲慢与偏见》无论小说或各种版本的电影电视,看过后总有一种矛盾感,伊丽莎白的骄傲和有棱角的个性都是枉然。她和其他女人又有什么不同呢,她的人生目的和唯一归宿也不过是依附一个有钱男人。
奥斯汀一边讥讽这种世风,一边还是附和了在这种价值观主导下的女人的幻想。
她的小说是浪漫文学的祖奶奶,是现今小言情和偶像剧的起源。
海伦·费尔丁的《BJ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 Diary)主角布雷吉特就是从伊丽莎白化身而来。
该小说和改编电影获得世界女性热捧。中庸学识、智能平凡、姿色一般、缺点一身的女主角,使天下平常女人仿佛看到自身影子。普通如布雷吉特最终还不是得到一个理想男人,她们为什么要放弃希望呢。
巧合或故意的是,布雷吉特和BBC版电视剧伊丽莎白的达西先生都是科林·费尔斯饰演的。
后世的言情小说和偶像剧从来没有脱开《傲慢与偏见》的模式。
从某个角度讲,男人和女人的社交规则从未改变,所以今天,依然会有很多女读者从奥斯汀的小说里去找与男人打交道的技巧,用最流行的词,get到“撩汉”技能。
有人甚至编了《简·奥斯汀的小忠告》这样的书,无非是从书中摘出关于男女那些事儿的金句良言。
这样看来,奥斯汀亦是鸡汤文字的老祖宗了。
在奥斯汀的小说中,几乎所有的父母在见到一个有钱男人时,都会趋之若鹜想把他变成自己女儿的合法财产,另一方面,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势利男人和他们的家庭,找未来女主人也要先衡量她的嫁妆多少。
女人不能工作,在继承财产时又有法律弱势,却逃不脱用金钱来决定她们未来的命运。
所以《傲慢与偏见》的开头其实可以是这样的: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富有的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伊丽莎白唯一值钱的嫁妆是她的独立个性和不媚俗思想,奥斯汀给她安排了勇敢破俗的达西先生。
现实世界当然不是这样如女人所愿。不说别人的现实,就是奥斯汀自己的现实也是她小说结局的反面。
奥斯汀或许看透现实和幻想之间悲哀的矛盾,所以选择终身不嫁。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Becoming Jane)由同名传记改编,奥斯汀由安妮·海瑟薇饰演。
影片似乎是《傲慢与偏见》的另一个版本,不过用简的名字代替了伊丽莎白,结局也不是大团圆。
说是二十岁的奥斯汀遇到青年律师汤姆·勒弗罗伊,一见钟情。然而遭到双方家庭的互相嫌弃,奥斯汀家希望她嫁有钱人,勒弗罗伊家希望他娶富家之女。
电影遭到很大争议,许多奥斯汀迷对此电影随意意淫奥斯汀的感情生活大为不满。
但汤姆·勒弗罗伊却实有其人。在奥斯汀写给妹妹的两封信中,她提到在舞会上遇到的汤姆,表示自己受到他吸引。
真实的汤姆·勒弗罗伊后来娶了有钱人家的女儿,生了七个孩子,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院长。
汤姆不是达西,也没有达西那么富裕,但家境算不错,他肩负了家族的责任,而牧师的女儿奥斯汀,她上有六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她的嫁妆显然不能达到汤姆家儿媳妇的标准。
以奥斯汀的骄傲,一定不会勉强“高攀”。
她一定清楚地知道,在她的小说结束之后,经济不独立、却带着骄傲敏感的自尊做嫁妆的伊丽莎白,依附达西之后未必是幸福。
1802年,27岁的奥斯汀拜访一位女友,女友的哥哥向她求婚,她接受了,可是立即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第二天就解除了婚约。
奥斯汀被英国人认为是可以和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伟大文学家,也许她的才气和智慧,从来就没有哪个男人配得起。
然在那个年代,选择独身,足见她内心不一般的强大。
奥斯汀曾有一句名言:“爱的种类多得像时间中的瞬间。”
也就是说,每分每秒她都在享受着不同形式的爱。
在现实中,她选择独身也许是出于一直没有遇到对的人,但她并不认为男人才是获得爱和圆满感的唯一来处。
我们也不会替她遗憾,更无底气同情她,因为终身未嫁并没影响她的伟大,甚至造就了她的伟大。
回到我们这个时代,门当户对依然是公认真理,不过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承认,家庭条件相衬是门当户对,但个人的学识、修养、价值观旗鼓相当才是更合适的匹配。
其实,这也是《傲慢与偏见》能自圆其说的根据,伊丽莎白出身平常家庭,有奇葩的母亲和奇葩的妹妹们,这些都是她遭到嘲笑的点。
最终她能赢得达西的倾慕,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学识和品性魅力。
学识和品性都是靠自己养的,家庭背景真的不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