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更变成周更……

书桌一角的日历又翻过了一页,距离上一次在文档里敲下“完”字,已经过去了七天。放在三个月前,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那时的我,像个被上了发条的钟,每天雷打不动地坐在电脑前,逼自己交出两千字的“作业”。

日更的日子像一场紧绷的马拉松。有时是深夜十一点,对着空白的屏幕抓头发,把白天的碎片灵感硬凑成段落;有时是刚吃完午饭就扒开电脑,嘴里还留着饭菜的味道,指尖已经在键盘上赶工。读者的催更留言是动力,也是无形的枷锁,总怕哪天真的断了,那些攒了许久的关注会像潮水般退去。

转折发生在一个暴雨天。窗外雷声滚滚,我盯着文档里那句改了五遍的开头,突然觉得很累。不是身体上的乏,是心里的空——那些为了凑数写下的句子,像掺了水的酒,连自己都骗不过。那天最终没更新,躺在床上听雨声,反而比写完一篇文更踏实。

后来就有了周更的决定。起初还有点忐忑,怕辜负期待,可真慢下来,才发现文字也需要呼吸。不再为了日更赶工,会花一下午去观察街角修鞋的老人,会把突然冒出来的念头记在备忘录里慢慢发酵。上周写那篇关于老书店的文,前前后后去了三趟,看阳光怎么从窗棂移到书架,听老板和熟客闲聊,那些细节不是硬编出来的,是带着温度长出来的。

后台偶尔还有读者问,怎么不日更了?我会回一句,慢慢来,好故事值得等。就像酿酒,急着出酒只能得到寡淡的清酒,愿意花时间发酵、陈酿,才能有醇厚的回甘。

现在每周五晚上写文,成了最放松的事。窗外的灯亮起来,键盘敲出的声音很轻,心里却很满。原来和文字和解的方式,不是逼着自己天天见面,而是学会在慢下来的时光里,好好跟它聊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