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纪驭亚 通讯员 张土良
作为“双减”后的第一个长假,今年的国庆假期格外受瞩目——往常每逢长假就迎来“旺季”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否还在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面对各类隐形变异行为,工作人员如何识别?为此,国庆前夕,省教育厅也下发《关于严禁国庆期间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组织学生补课的通知》,其中提到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握国庆假期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明察暗访。
10月2日上午,记者跟随宁波奉化区教育局第六检查小组,前往目前工作日仍正常营业的6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突击检查——
实际上,自我省“双减”落地至今,该区教育局已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对辖区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4轮全覆盖检查。今年国庆,宁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假期全程督查。奉化则分成7个检查小组,由区教育局领导分区包干对该区74家正常营业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前几次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机构依然在‘顶风作案’。这些机构已被列入我们的重点关注名单。”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永强介绍,第六检查小组2日前往突击检查的就是这份名单上的校外培训机构。
从9时到11时,记者跟随检查小组连吃了几次“闭门羹”——因为节假日不能补课,有2家培训机构只留了前台工作人员值班,还有2家培训机构干脆“铁将军”把门。
但已在多次突击检查中练就“火眼金睛”的检查组成员,在位于大成路上的茗效教育培训学校发现了“蛛丝马迹”。培训机构一间1对1的小隔间里,一名初一男生正在做数学题。面对询问,男生支吾其词,眼神有些闪烁不定。
一番耐心沟通后,男生说出了实情,“我现在是在等数学老师来辅导作业。因为我数学英语不太好,所以国庆要来补4天。培训班老师也给我布置了不少作业”。“按照我省‘双减’文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留课后作业,这属于违规行为。”“我们是周一到周五培训时留的作业,不是国庆期间。”面对负责人的辩解,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竺周锋立即指出其中漏洞:校外培训机构同样不能在周一到周五留课后作业。
竺周锋告诉记者,这家机构也是他日常最为关注的培训机构之一,因为该机构此前就曾因在广告牌中使用涉及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禁忌语、打擦边球补课等违规行为,被区教育局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撤出当月教培机构白名单。9月以来,他已经来这家机构突击检查了近10次。因此,这次检查小组除了现场约谈该培训机构负责人,要求其立即通知家长来培训机构接走学生并于当天下午将整改报告递交区教育局外,也向培训机构发出“最后通牒”:再有违规办学行为,将区教育局列入“营转非”否定名单,即只能注销办学资格。此外,他还当场向学生所在的学校通报了相关情况,由学校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结束6家培训机构的检查,早已过了中饭饭点。但对于检查小组而言,当天的工作远未结束。“下午我们又突击检查了多家校外培训机构,整体情况平稳。”李永强说,除了违规情况外,他们还会重点关注每个培训机构目前学生人数、最新剩余课时费金额等情况,做好培训机构风险动态评估工作。“我们已将未消课金额比较大、培训人数比较多及近期信访反映偏多的10家校外培训机构列为A类疑似存在风险机构进行重点关注,最大程度做好‘双减’落地的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