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要从娃娃抓起

                 

图片发自网络


前段时间,朋友跟我说她很懊恼自己的儿子在学习态度上毫无自觉,一点自律都没有,每缝做作业时总是不专心,推三拖四,一会吃点东西,一会说累了要歇一下等等。

每次她都要在儿子旁边紧紧地督促他,他才能好好的完成作业,一不在身边又打回原形,小时候不养成自律习惯,长大以后怎么办呢?这事把她给愁死了。

自律是什么?就是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当然自律也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司马光警枕励志》 的故事中,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于是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所以没有自律,就不会有成功。

然而自律差的孩子大多数都会自由散漫,没有纪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既不专心听课,又在开小差而引起老师的反感,在生活中也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而自律性强孩子做事会很有条理,对日后做人做事都十分的有帮助。

那做父母的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自律习惯呢?

1.身教胜于言传。父母在教育孩子自律的同时,更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而不是光说不练,有句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自身做不到自律,孩子也会像复印机一样印出来。

有一次,小清和爸爸一起过马路,红灯亮了,但当时并没有车辆经过。于是爸爸连忙拉着小清的手说:“反正没有车,我们快过去吧。”

小清下意识地对爸爸说:“爸爸,老师说过红灯停,绿灯才能过马路的。”

爸爸不耐烦地说:“管那么多干什么,反正现在没有车,快点走!”

于是拉起小清就闯红灯过了马路。

从此以后,爸爸发现小清在家里也学会自由散漫,拖拖拉拉,没有自律性。当他认识到是自己的不良教育影响了孩子时,已经后悔莫及了。

孩子能否自律,父母本身的言行举止也很重要。

2.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时候父母要懂得适时放手,尝试让孩子自己给自己订立一个计划,每天按照计划来完成。父母可以在适时的作个提醒,但决不能插手其中。

当孩子每次能够独立完成自己计划时,父母应该给孩给予一些表扬,通过鼓励形式可以让孩子更自愿去做更多的事情,而且效果显注。

3.要有时间观念。父母可以让孩自己制作一个学习时间表,到点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做不该做的事。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那以后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

比如,当你要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可能会说“等会再做”,可是过了很久,他也丝毫没有自己动手的意思。这时,父母出于疼爱孩子的心理,就干脆替孩子做完了。这样的纵容会使孩子养成懒散和没有时间观念的毛病。

而正确做法是要问问孩子“等会”需要多久,让他明确说出一个时间,然后告诉他:“说到就要做到”。这样也就自觉知道如何控制好时间分配。

不懂得自律会慢慢摧毁一个人的心智甚至是一事无成。唯有自律,才会走向成功大道,走向美好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