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可以/文
孩子最近迷上了小狗、小猫,尤其是小狗,走在路上看到小狗就会不由自主的停下来,妈妈,你看这个小狗好可爱啊,圆溜溜的小眼睛,摇啊摇得小尾巴…每每上钢琴课,超级兴奋,老师那儿有三只可爱的小猫咪……
孩子喜欢狗或猫,应是种天性吧,当孩子问我,妈妈,我可以养一个宠物吗,养一条小狗……这个时候,我欲言又止,宝贝,小狗很可爱,妈妈也很喜欢,你很想和她们一起玩对吧……
宠物的类别有很多,有把小猫、小狗、小羊、兔子当宠物的,也有过蛇、羊驼、乌龟、小鱼……在这里,我重点想说的人类的好朋友:狗和猫。毋庸置疑,在可爱的小猫、小狗面前,容易没有抵抗力。有时在路上看到俊的狗子、朋友家的萌猫,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回到正题,如果问我,真心想家里养狗或猫吗?说实话,我非常喜欢狗和猫,但理智告诉我,我目前不会考虑。
最近闲暇之余,在看B站独播记录片《宠物医院》,是国内首档视角聚焦于宠物医院的观察类真人秀。剧情取材于上海一家24小时运营的大型综合宠物医院,与其说它以宠物为叙事中心,其实更多的记录了宠物患病时,主人、宠物与医生三方之间的心理活动。一个个宠物的故事串联起我们对生命、责任的思考,爱与现实的记录片。
印象最深刻的是年迈的老太太带着一条腊肠犬KEVIN来宠物医院求助,一系列检查后发现患有肝脏肿瘤,需要穿刺才能确诊。老太太得知消息后选择先开点药吃吃看。虽然知道药物只能延缓,因为家中尚有患癌的老伴,即使再不舍也没有办法。
临走的时候她说:“妈要有钱就给你看下去了”,看到这里,第一反应是感叹生命的无奈,是的,在这里没有纯粹的对与错。看到镜头里,老太太独自抹泪,是多么得难过。
每一个愿意养宠物的人,我相信大都有着对它们的爱与关怀,才愿意结缘相守的。
想起那天,我孩子在小区花园溜达,在一个木制小亭子时看到有很多狗扎堆,狗主人们在那儿唠嗑,大、小狗齐聚一起,有萨摩、柯基、泰迪,很热闹,我们途径那儿忍不住停下来看狗子们,一个大哥指着其中一只金毛,说这是一只流浪狗,性格很温顺,我们牵狗过来遛弯的时候,给它带来狗粮,狗粮就放在亭子旁边,它是两个小姑娘养的,搬家后就把狗扔着了……听到这儿,对两个姑娘的抛弃感到不可思议和愤怒,但很欣慰小区爱狗人士能照顾好它,也算有一个好归宿。
无言的相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记得有一位萌宠主人说:“猫啊狗啊,其实比人更懂得如何去爱与被爱。人只能在漫长的时间当中,继续去学习如何爱与被爱。”看过这部片子的人,才会更懂得在时间面前,在狗或猫得一生里,只有你。我们要更温柔地对待身边的小生命。
还有一只边牧Momo,它12岁了,得了骨癌,宠物医生说只能活几个月了。
它的主人用影像记录着她与Momo所有欢乐时光,回忆着点点滴滴。实在不忍它离去,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它说Momo是特别爱干净的狗,可是现在也站不起来,它一直挣扎着想站起来尿,站不起来,只能躺着尿在尿垫上。
看记录片的时候,看到弹幕里说,“看完这个我不敢养狗了”。生离死别是残忍的,害怕离别,害怕它太坚强,病痛无法与人告知,一查出来可能就是生死。
治与不治?治好的概率有多大?狗和猫的寿命怎么那么短?每个人家庭情况、经济条件不一样,不能做比较,钱能挽回一切吗?不可以。宠物们病情轻重不一,小病医治后无碍,皆大欢喜。大病前,还得考虑宠物病重时承担的痛苦有多少,这些我们都不清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别人的对与错,多么容易啊,在病重的宠物面前、在生死面前,想着都是揪心的,心里仿佛被割了一块,仿佛是逼我们放弃一部分东西。这也是我看了几集后,虽然也有过欣喜,像猫咪生产的紧急救助,当小猫咪有惊无险得出生,终于松口气。可也不想再看下去,狗和猫得波折生活,悲远大于喜,仿佛动物版《人间世》,真实且残忍。
仿若我心里的伤被打开一口子,想起了我的大黄狗。我上小学时,从亲戚那儿抱来的小土狗,看家护院。那时学校离家近,不像现在孩子学业那么繁重,我平常要负责它的一日三餐,把它养成一个漂亮狗子。
每次放学回家,它就扑了过来,摇头摆尾,亲昵得很,我是它最喜欢的小主人吧。它很聪明,我们家做餐饮生意的,它从不朝宾客嚎叫,有一天晚上狗子叫个不停,到第二天说隔壁家招贼了。
见证了它从小奶狗到狗妈妈的转变,印象最深刻的是大黄狗和它孩子的生离死别。我们家临着马路,大黄狗生的小狗子们跑到马路上,有一只小狗崽子不小心被车撞死了。小狗的尸体放在大马路旁边,我们家从不吃狗肉,我的大黄狗站在那儿看它的孩子,一动不动,浑身在颤抖,眼睛流着泪,发出呜咽的声音。我永远记得那一幕,在生与死面前,人类和动物都是相通的……当附近的屠夫把小狗尸体拉走,大黄狗一路追随到村镇……
随着我上了高中,一周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它都是那样欢呼雀跃,搭到我身上,紧紧的贴过来,我有时还嫌它跟得太紧了。幸福的时间很短暂,那一年是2002年非典,周末我返家,发现大黄狗怎么没来跟前了,家人说大黄狗不见了……从此了无踪迹。
是被狗贩子逮了?还是被谁抓走了,它那么聪明乖巧。我妈说,非典时期人心惶惶,一批批卫检站的人来宣传,大喇叭喊着不能养鸡、不能养鸭,会不会也不让养狗?那天有人来家里检查,后来狗就不见了,附近都找了也没有找到。我不记得当时我哭了多久,陪伴了我6年的大黄狗,它再也回不来了。
多少次,我想在路上能偶遇,哦,原来你在这儿,如果看到它,我第一眼就能认出来。可是,从那时起我再也没见过它。从此,只要我见到黄色的大狗,我都莫名的亲切,会想起它。
养过狗的人知道,即时它不说话,你可以从它的眼神、动作,看出开心与不开心的表现,它也能觉察到我们的快乐和悲伤。这可能是两个灵魂之间的感应吧,你就是明确的知道,它爱你。
所以,当我的孩子问我,妈妈我们可以养个狗或猫吗?我很迟疑、不敢承诺,我很害怕,害怕将面临再一次失去,去经历二次离别的伤痛。
而且,对于一枚普通社畜,每天三点一线往返在上班——回家辅导——上班的路程上,住在楼房里,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现实的问题,已经侵占了大部分的时间,真的没有余力去承担一份新的责任。
选择养育,就要对它的一生负责。养狗或猫都需要专门的人来照顾宠物的起居,小到食物供给、清洁,大到除虫、疾病防治等,现在养猫狗,不像儿时随意而行了,要科学养狗、养猫。
所以,我想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喜欢狗,妈妈也喜欢,只是我们现在还不具备条件给它完整的爱,每天悉心照顾它、每天带它去遛弯、给它洗澡、定期清理毛发、带他去打针……照顾它一生,这是我们的责任,可是现在,你要上学,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爸爸妈妈要上班,没有人分身去照顾狗或猫,家里空间很小,所以家里不适合养它们……
我还会絮絮叨叨告诉宝贝,给她讲妈妈小时候和大黄狗的点滴……
诚然,当你决定养了,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做一个尽职尽守的好主人,爱它、守护好它。因为,你就是它的唯一。
也许有一天,孩子大一些,条件允许,我的想法就会变了。
在我理想的生活里,我们带着娃,家里养着猫,出门遛着狗,行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