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文化游不仅连接了现场镜头与您的手机(PC、PAD更清晰),关键是您得到了几个特权:主讲人往往是名校教授,知识渊博,通古博今。古迹中充满了文化语码,就类似北京四合院门旁的石墩,圆的表示户主是武官,方的表示户主是文官。解码就需要有知识的“法眼”,教授当然有,这次游晋祠的讲解人,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再一个特权是“走入禁区”,比如第一集中的特殊洞窟,第二集的登塔,本集的圣母殿…,游客就是愿意花钱,也进不去。
至于“免费”算不算,“躺着游”算不算,“碎片游”算不算特权?至少是优势吧!VR还会时常引用地图,增加你旅游体验的整体感。教授先带你走过“中轴线”,让主体逻辑像展开的卷轴一样,依次展开。要知道,秩序就是美感的一部分。好,我们先给出晋祠的一幅速写。
晋祠的始建年代不详,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曾大兴土木扩建晋祠。此后历代不同时期,出于不同的需要,相继在晋祠维修增建,集儒、释、道于一统,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建筑群。
祠内琼楼玉宇,风景如画,国宝荟萃,其中的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等堪称三大古建国宝;齐年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并称为"晋祠三绝";
教授说,中国古建筑多以木制的梁柱结构来承力。底下有坚实的基座部分,梁柱间还有各类斗拱。墙用于区隔空间,即便都拆掉,也不会倒塌。
出挑的屋檐和缓缓翘起的四角,使琉璃瓦的大屋顶如雨燕展翅,各处的比例不仅符合审美,在承力方面也凝聚了中国匠人的高超智慧。
梁思成和林徽因来访时,从结构比例,一眼就能分辨古建筑的始建年代。图上是水静台,是一个戏台,屋顶有尖脊的叫歇山顶,另一个叫卷棚歇山顶。
也许最让西方让惊叹的是所谓的“榫卯结构”,而最密集到榫卯就在斗拱上。那么宏大的建筑不用一颗钉子,神奇得像是魔方的铰链。
图上给出来三种典型的斗拱。斗拱不仅花样繁多,有些甚至承载了更多文化意义(比如品级限制)和美学价值。
教授指着斗拱说,唐宋的斗拱要比明清的更雄大。屋檐出挑的更多些,这里可以看到各个朝代的建筑,实属幸事,后人总喜欢用更新的技术取代古老的建筑。而晋祠却不同,北魏以后各个朝代不同风格的建筑都留了下来。
沿着中轴线,教授带着主持人和摄影师走向圣母殿。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明代牌楼,这个建筑元素并没有太实际到功能。可非常有仪式感,对于一个藐视“无用之用”的农耕文明来说,这是少见的。那为何要有牌楼呢?教授说:“它像一个取景框,使得视线在这里得到一种整合。”而我更认为它是一个让来人驻足,整理衣冠,准备进入一个重要而庄重的区域。
我老家是侨乡,华侨在家乡修公路,建学校,往往都要建一个牌楼,应该是一种荣耀吧!
古人把圆形的水池叫池,把方形水池叫沼。而上面有十字飞桥,所以叫做鱼沼飞梁。桥下的结构很有意思,石木混合,还有类似斗拱的结构。作为晋水的源头,这里“水的身影”随处可见。
这回总算进了圣母殿,一样是前廊后室,只是前面的纵身居然有两个开间(两个柱间隔)深,是比较少见的。前面的八根柱子,都有龙盘旋而上,极富动感。
进到圣母殿里面,光线一下暗了下来。这里通常是禁止游客参观到,晋祠三宝的宋代彩塑就在这里。主持人让助理打开了冷光源的灯,否则彩塑的颜色将会受到伤害。据说,这一尊就是梅兰芳最喜欢的彩塑仕女。迎面为笑,侧视为悲。也许这才是古代仕女的内心独白(悲苦藏于心)。
教授带我们来到了晋祠三宝的另一宝,周代古柏。它默默地在哪里站了三千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沧桑,这个不会说话的出庭证人,已经相当苍老,有时我觉得它就是“仙”,有生命,又灵魂,被欲望裹挟的人类,在它面前,吃相一定很难看,很难看。沉默不是极度的鄙视吗?孔子克己复礼的“礼”就来自周公,有幸一拜,是对历史的一次时空穿越。
这时,教授来到了“难老泉”。它也许是周柏的长辈,也未可知。难老不是不老,它没有周柏的生命,却比周柏更活跃,泉始终在运动,每一分一秒,它都在改变着自己。难怪老子说:“上善若水”,它不是生命,却是生命的基础。它润物无声,无私奉献,是晋祠三宝的第三宝。
这三幅图,左侧都有位置标定,它们展示了六朝建筑拼图。如果你能弄清其中牌匾上的文化语码,估计完成一篇博士论文都不在话下。大妈团的旅游都只是走马观花,处处留影。看得见,看不懂,景物近在咫尺,人文语码远在天边。参加VR文化游,需要学习,您现在有“饥渴感”了吗?如果教授不是建筑系的,而是历史系的,那您将感知一个不一样的晋祠。
请点击下列链接,它们通往不同的文化虫洞,请带上你的“洛阳铲”(就是脑洞,洛阳铲一旦钻到古墓,便可穿越时空),绝对不虚此行:
以上是空明岛公众号分类入口,也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