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之笔书写组工干部的“两会答卷”

        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两会”,激荡民主活力,广泛凝聚共识,如同春雷滚过大地,激荡着组工干部的使命脉搏。这场擘画蓝图的盛会,不是挂在墙上的“规划图”,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行军令”。在这场新时代的“接力赛”中,组工干部当以“铁肩担使命”的硬核担当,将“两会”精神熔铸为组织工作的“钢筋铁骨”,奏响民族复兴的磅礴乐章。

        政治淬火,把“忠诚标尺”融进组织工作血脉。组织部门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组工干部当如“铸剑师”,将政治标准淬入每项工作的锋刃。干部考察不能止步于“档案袋里的数字”,更要透视“急难险重中的脊梁”,河南新野县在防汛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干部冲锋时浸透雨水的党徽,比任何述职报告都更闪亮。基层党建力戒“展板党课走过场”,宁波市江北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台”设在菜市场水产区,用“小喇叭”讲透“大政策”。人才工作打破“重才轻魂”的误区,中科大在量子实验室设立“党员先锋岗”,海归教授带着学生党员攻关“九章三号”,论文致谢中写道“党旗所指,科研所向”。政治建设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为组织工作注入灵魂的“导航仪”。只有把忠诚铸成“铁标尺”,才能让每个细胞都为党的事业跳动。

        人才破局,在“一池春水”中激活千帆竞发。“两会”擂响的高质量发展战鼓,需要更多“李云龙”冲锋、“钱学森”攻坚。组织部门作为“人才棋局”的谋篇者,组工干部要当好“执棋手”。要打破“论资排辈”,深圳前海推出“揭榜挂帅”,海归博士率队突破半导体光刻胶技术,用青春热血融化科研坚冰。要破除“地域壁垒”,成渝双城打造“周末科学家”机制,让周末高铁上的院士成为产业升级“外脑”。要培育“本土力量”,广西融水县培育“新农人创客联盟”,让返乡青年用直播电商带火“土疙瘩”,在田间地头书写“共富经”。这些实践如同“点兵沙场”,印证着人才工作不是“数人头”的算术题,而是点燃发展引擎的“燧石”。唯有让人才与事业双向奔赴,才能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民心筑基,让“泥土味儿”浸润基层党建根系。“两会”传递的民生温度,要在基层落地成“看得见的暖意”。组工干部须警惕“表格党建”的形式主义,让党建根系深扎泥土。老旧小区改造中,上海虹口区“党员监理队”的退休教师老王,拿着分贝仪监测施工噪音,笔记本上记满居民建议,被称作“银发质量监督员”。乡村振兴第一线,山东聊城市“大棚书记”耿遵珠总结出农村发展的“方程式”,带动耿店村真正成为‘诗和远方’。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实践揭示,基层党建不是“盆景展”,而是要把党的工作站变成百姓“家门口的便利店”,货架上摆着“急难愁盼”,服务台贴着“马上就办”,24小时亮着的党徽灯箱,照亮的是民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