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医生的自白

        提笔千言,落笔无绪!行医至今已过三十载,本以为已深谙为医之道。最近却有几事,感触颇深。                 

一事

        年前接诊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辩证开具处方之后,看到处方均为中医药,拒不配合治疗,大谈中医无用论,态度恶劣,让人一时哑然。

        当下网络之上处处充斥着中医无用论的声音,很多人认为中医不救急,治病首选西医。又或说中医是伪科学,没有科学依据,中医药没有经过双盲实验,拍脑门式的用药方法让人想不通。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自然科学为基本理论,道医经络为最高核心理论。中医认为人是一个形神统一的整体,认为疾病是由于阴阳的盛衰,气机的失常,脏腑的不调,经络的不畅,气血功能的紊乱等所致。中医治病求本,治疗“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疗,而突现一个整体观!

        对于西医,更倾向于研究身体各个部件,很精细,从器官组织,到细胞,再到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细胞膜,细胞核,DNA等等。但是这既是其优势,也是其劣势所在,只注重局部,而忽视全局,忽视了人的各个脏腑是紧密相关的有机体。

        这就犹如盲人摸象一般,每个盲人的触觉异常灵敏,摸到尾巴,说是蛇,摸到腿,认为是柱子,摸到耳朵,辩为扇子,摸到身体,笃定是墙。而正常人一眼就知道大象跟这几位盲人描述的大相庭径。为什么呢?只因为盲人只感知到了局部,而正常人感知到了大象的整体。而现代医学,就是这样对局部认知到极致的盲人,看不到生命体的全部,这是其致命缺陷,是先天的,而中医却与之相反,既观其全貌,又审视局部,而且更多的是从全局来把握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是战略家,从全局考虑问题,西医是各级指战员,对局部战斗负责。


二事

        最近老听患者在处方开具之后,偶会询问,这个用不用配合点抗生素。似有不配抗生素,就对治疗没底的感觉。

        抗生素发明之前,中医发热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疗效非西医药所能及,自抗生素发明后,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的确较中医药为优,但对病毒性传染病中医药仍遥遥领先。本次新冠就是最佳印证。有人认为青霉素问世后,治肺炎用中药已过时了,此话值得商榷。

        从理论而言,致病菌是肺炎的致病物质,抗生素的使用是消灭致病细菌,除去致病之源。但病菌致病于人,人体有抗病能力,中医称之为正气,正气足以祛邪。而抗生素既可以杀菌也可以伤害人体正气,这是抗生素的缺点,甚者称之为毒副反应。所以西药用于老年人的肺炎,疗效往往不理想,原因在于年老体弱之故。西医有支持疗法,但没有一套扶正祛邪的理论指导。如小孩发热,屡用抗生素,热虽退了,但身体却一次比一次虚弱。抗生素已致不少的聋哑儿童,引起其他并发症和后遗症亦不少。行医至今,临床数见很多病例,抗生素未能抑菌却抑制了正气,正弱邪强故高热不已。这种病例如不大补其中气,势必因高热不退,加上西药抑制元气,将尽耗体力而亡。很多患者不是病故而是治亡,此中讳莫如深。

        我并不反对在必要时,用中药的同时,借助于抗生素。应按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之原则去采用西药,在用西药的同时仍应以中医之理论指导。千万不能以西医理论指导用中药。

三事

        去年访得北京中医研究院,有一传承技法,利用中医经络穴位学说,导中药四气五味于人体,即可做到平衡阴阳,驱邪扶正,可愈全身性疾病。初闻极惑,外治法虽载于各种中医典故,应用得当,效如桴鼓。坊间却一直局限于用此法治疗关节疼痛疾病,对内科疾病,难以企及。

        随北京中医研究院李文志院长学习方知,呼吸系统如咽炎,鼻炎,老慢支等,消化系统如胃病,结肠炎等,妇科疾病,失眠,高血压等均有很好疗效,经济实惠无副作用,让孩子远离抗生素解决常见病,让老年人摆脱慢性病的缠身。习得此法,应用至今,深得远近百姓的交口陈赞,让诸多患者摆脱多年慢性病的侵蚀,重新展露笑颜。我喜欢看他们笑的的样子。

图为作者连月娥

        (作者:连月娥系太原市双塔西街迎泽区老军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夫,毕业于山西医科大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从事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工作近30年。工作中运用内服中药和外用贴敷方法对儿科,妇科痛经,宫寒,月经不调及妇科疾病,盆腔炎,老胃病,慢性咽炎,男科疾病等有独特的疗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