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做了不少的努力。往往经历的不外乎这三个过程:
第一过程,下定决心改变,定计划。畅想着按照列下的宏伟计划去行动,就可以改变未来的人生。
第二过程,最初几天的持续。当激情来了,总是可以让自己像打了鸡血一样,谁也拦不住你。
第三过程,激情褪去,放弃计划执行,重新回归舒适区。
由于内心的纠结,这三个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周而复始,循环重复。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最底层的观念对一个人是影响重大的。
每个人曾经都住在夜郎国,受着周围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固有的有限思维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定势思维。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若要拓宽眼界,最好的方式是跳出固有的生活圈,或者通过学习,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未知的世界,改变原有的观念,随着不断的学习,阅历增加,逐渐重新构建新的思维观念,从而将影响你的一生。
当然,有的人选择继续生活在夜郎国,有的人则选择走出去看看不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这两种方式的人生将会大不一样。
了解那些成功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终生学习的人,用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他们在不断的通过学习来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即大脑,来适应于拥抱新世界、新观念。
一旦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是很难让别人改变的。由此看来,争论,就是最底层对事物的价值观的不同,比如利益角度不同,参照物不同,学识认知不同等等的认知差异。所以,没有必要争论,或者说,其实不用争论,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很少有谁能够说服另一方,如果将争论继续下去,导致的结果,大致都是不欢而散。
对于争论这个事物本身的理解而言,这就是一个底层观念的改变。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是近来看到比较实用的一本书。真的改变了许多类似的认知,用他的话说,主动的升级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实用?怎样具体表现方式呢?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这很重要。相当于一个人最基本层面的认知,被扩大、被拓宽,视野也不同于过去,可以多维度去思考问题。
想想看,那只在井下的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对,那是一个更大的世界,进而增加认知,就会改变固有的观念。这就会决定了眼界不同,未来也有可能变得不一样。
看吧,最底层的认知观念有多重要,现在有所了解吧。李笑来把这个定义为一个人的“元认知能力”,并且是可以习得的。
下面选择性的列举部分概念,讲述重新认知以后,将会是怎样的思维,每个人理解不同,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收效。
一、人生最重要的概念:复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复利的了解,来自于于课本,一些公式,用于金融产品比较多。其它的方面知之甚少。很多人将复利的概念等同于高利贷,甚至于将利滚利就等同于不道德。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已有资金存量的基础上才可以产生的复利。
其它方面有没有复利呢?万幸的、相对公平的是,每个人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依然存在。
李笑来在书中乐观的表述:我们恰恰活在一个知识很容易、且也越来越容易、且变现金额越来越大的时代。我选择了知识积累,并且笃信知识的效用——我知道、我相信在许多年后的某一天,知识会变现的,而且它一旦变现,很可能瞬间就能抵得过过往所有的挫折。
Amazon营收曲线,穿过绿线之后就是盈利状态。
你会发现,复利效应其实无所不在,甚至可以说,复利效应,可以给予我们对未来的期望。
二、践行
实践与行动
想到了,就去做,做到了,才算践行,做不到,没用。
不仅仅是这本书中作为首要的几个问题提到“践行”,最近读到的其它书中,同样在往复的说起这件重要的事。
多数人处于联想阶段,想要改变现状,却无力的用行动去付诸实施,无疑是前行途中最大的障碍。总是说说而已,不见动静,那么改变是无从谈起的。
想到了,就按照正确的想法做了——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这就是践行。
这并不是什么需要“坚持”的事,这只是“是否对得起自己的事”而已,这也是明显的复利效应。
想到自己,一直都在做的是不间断的画画,读书。但收效甚微,容易遭到周围人的误解,从我身上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后来意识到,过去读书的“姿势”不对,不但要读,读过之后,经过自己的思维整理过后,写下来,才是你的东西。得知正确的概念和方法论,于是,践行——写读书笔记。当然,是有效果的。
践行才是真正的学习与创作。
三、我们必须自主持续的升级我们自己
李笑来提出:大脑 ≈ CPU
这里说明。主要研究对象是大脑,把人的大脑类比为电脑的操作系统。电脑操作系统从过去的386、586、到windows、mac os是不断的升级的。所以,由此看来,大脑中的”软件“也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升级的。想想看,有些人的大脑,从学校毕业之后几乎就不升级了,有的人升级仅仅是在本专业内、工作需要才会主动学习。这是“软件”方面。
“硬件”方面升级。这里类比的硬件是我们的身体,可以习得比如开车、游泳、弹琴等技能方面的技巧,并获得肌肉记忆。通过健身,改变身体体型,升级健康状况。
安全,根本上来看只不过是“意识”问题,却又因为太简单而总被忽视。
四、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最朴素的描述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以我个人举例,对个人情绪方面的认知,过去是没有多少概念的。所以,经常会发些小脾气,也觉得没什么,是自然的事。当看过一些相关书籍,了解之后,才发现我真的是连基本的情绪概念都没有,何谈学会对情绪的管理。
自我管理就像是砍柴之前的磨刀过程,要明白,基础工作不做好,后面的事,再怎么干都可能干不好。所以,别让自己把自己给耽误了,要有意识,凡事主动学习,先去了解基本概念,基本架构。再后面的事,就是怎么把所习得的知识拿来调用的事。
概念以及运用的方法论也就出来了。
从概念上看,作者已不再使用含混的“价值观”之类的词,去描绘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过程,而是用他自己定义的反复打磨的概念“操作系统”。然后,知道构成操作系统的就是两样东西:概念和方法论。然后整理出一整套打磨、更新、升级的方法论去维护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是个迭代的过程。
从以上的概念描述就是:
* 学会了哪些原本不知道的概念和方法论?
* 哪些已有的概念和方法论被进一步打磨了?
这里仅仅从四个方面来说明本书的要义,就是改变底层观念。可能过于简单,但最基本的观点表达到了,学不学还是自己的事。
成长从来都是需要过程的,常常是漫长的过程。书中还有更多篇章,告诉我们还有有哪些相类似的观念可以改变。我们要活在未来,就知道现在如何去做。把你一生唯一稀缺的时间,放在关注自己的成长上,终究是不会错的。
一切都是学识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