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回了一趟县城老家,看到父母二人的手机都已经有些老旧,于是决定给他们每人换一台新的智能手机。
父母因为心疼我的钱,就说买个便宜的就好了,这个我非常理解,但是,身边好几个熟人听说此事之后,竟异口同声和我说像我父母这样的老人家,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玩,还不如随便花个几百块钱买个老人机好了。
咋听起来,他们这些话有一定道理,但是,仔细想想,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不知道有些人的逻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父母老土,所以该给他们继续老土下去;父母没文化,所以就任由他们继续没文化下去;父母过去穷酸,所以现在就该一直习惯这样的生活。
难怪我们时常在各种新闻里看到这样的事情:儿女一个个光鲜亮丽,父母却只能在猪圈里蜗居;儿女一天到晚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却对留守深山的父母不闻不问等等。
试想,是多少这样老土的父母,培养出了我们这样一个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是多少这样贫穷的父母,支撑起了我们无数孩子在繁华都市安居乐业的梦想;是多少这样只字不识的父母,给了我们无数孩子走入高等学府的宝贵机会。他们并不老土,他们并不真贫,他们并不是没有文化,相反,他们比我们时髦,比我们富足,甚至比我们还高贵。只不过,他们出生的时候,没有像我们这般幸运,恰逢这个繁华盛世罢了。
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家中长女,因为要照顾三个弟妹和协助外公外婆耕作,她一生只念过三年书,连写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不是很好,但是,她却省吃俭用,给了我最好的教育,让我成为了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女孩子。她说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机会读书,走过了很多弯路,唯一一次改变她命运的当兵机会,也被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活活剥夺了。
相信我母亲的例子并不是个例,而是大多数农村孩子父母的缩影。
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了子女,不管自己吃过多少苦头,受过多少屈辱,经历过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甚至,到了我们成家立业,他们还有操不完的心,有些父母,倾其一生的积蓄,就是要给孩子在城市有个房子住,有一辆车开。他们不怕自己吃苦,不怕自己受累,但是却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委屈。
他们清清楚楚的记得我们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清清楚楚的记得我们的每一次挫败、每一次受伤,却无论何时何地,只告诉我们一句话:“父母在家都挺好的,你们不用操心我们。”
当你给他们寄钱的时候,他们说在老家消费水平底低花不了几个钱;当你给他们买件新衣服的时候,他们说父母一大把年纪了还漂亮给谁看;而当你说要给他换个新手机或是换台新电脑的时候他们说老人家不图这个新鲜的玩意。
其实,父母的内心,不是这样的。在他们心里,我们的每一点一滴关心,他们都记在心里;我们的每一次离开,他们都倍感凄凉;我们的每一次归来,他们都翘首以盼。所以,不管平时他们多么节约,只要儿女归来,家里就是满汉全席;不管我们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回家的日子就是过年;不管我们在家呆多久,他们都觉得时光匆匆。
还记得那些感动和温暖过我们的朋友圈照片吗?那满满的后备箱,装的都是父母的爱;那些垫着脚跟与车窗里儿子女儿道别的画面,有多少诉不尽的依恋和不舍;那些早早到村口等候的熟悉的身影,曾经多少次滋润了我们的眼眶。
他们都曾经给了我们儿女最好的生活,而今,他们本该享受最好的生活,本该拥有最高配的晚年,可是,多少子女们却习惯了让他们过得着卑微的生活,拥有最廉价一切,不是吗?
他们不会玩智能手机,作为子女就理所当然觉得该给他们买个老人机;他们不会用互联网,作为子女就干脆都不教他们;他们心疼我们花钱买昂贵的衣裳,所以我们就习惯了给他们买地摊货。
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想,他们不会、没见过、没体验过,我们就更应该要教会他们,更应该带他们去见识去体验。这或许才是我们爱父母的正确的逻辑思维。
但愿我们每天朋友圈里晒着各种光鲜亮丽生活的同时,不要忘了,最该拥有这样高配生活的人,其实是朋友圈背后默默支持和关心我们的父母们。